当前位置: 和平鸟 >> 和平鸟的繁衍 >> 2018年,湖北来凤县发现一人民功臣
年冬,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来凤县,这处退役军人信息采集点迎来了一位神情郑重的男子,眼中带了些无法抑制的激动与难以置信。
“我是替我父亲来的,这里都是他的东西。”
在人们好奇的目光中,来者拆开手中的红色包裹,显露出3枚金闪闪的军功章、1本已有些发黄的立功证书、1份报功书以及1枚镌刻着“人民功臣”的奖章,无声诉说着一个老兵的光辉岁月,峥嵘华年。
采集点的工作人员震惊不已,万万没有想到自家乡邻中竟隐居着这般英雄,连忙向上汇报这位传奇老人——张富清的光辉事迹。
张富清原为西北野战军的突击队员,在血与火的战争中出生入死,战功卓著,累计立下一次“特等功”、三次一等功、一次二等功,两次博得野战军“战斗英雄”的荣誉。
然而,这位战功赫赫的老者在马放南山之后立刻尘封起枪林弹雨中拼来的功绩威名,这一封,便是60余年。
01《功勋》
随着张富清尘封多年的功绩重现在世人眼前,各大媒体记者纷至沓来,想要更深入地了解老英雄的丰功伟绩。
老英雄对此十分不喜,一再表示并不希望宣扬自己的功绩,更不希望记者打破他宁静淡泊的简朴生活。
一众记者无计可施,只好通过老英雄的幼子做工作:“对先进事迹的宣传也是组织的要求啊!”
听到这,老人吃了一惊,埋怨幼子“怎么不早告诉我”,连忙表示“必须服从组织安排”
于是,各家媒体工作者终于得以见到这位深藏功名六十余载的战斗英雄。
老人精神矍铄,头脑清晰,唯左腿裤腿空悬,不得不手扶助行器站立,老者面上刻满了岁月留下的痕迹,却丝毫不减那发自肺腑的开怀笑颜。
“我只是一直按我的入党宣誓去做。”
谈起战场上的功绩与和平年代的坚守,老英雄如是言道。
解放战争时期,年轻的张富清怀着满腔革命热情,为党抛头颅洒热血,与万千战友一起奏响解放全中国的壮烈战歌。
抗美援朝时期,身负丰富战斗经验的张富清毅然请战,誓死保卫山河无恙,家国安宁。
数十年的战火后,新中国终得和平,亟待抚平战争的伤痛,百废待兴。
身怀战功的张富清洒然脱下军装,主动要求放弃一切军功待遇,一头扎进了偏僻山区,继续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为祖国挥洒汗水,默默奉献出自己的一生。
“这里苦,条件差,共产党员不去,哪个去?”
面对记者的疑问,老人不以为意地说道,脸上写满了理所当然。
年9月,作为首批共和国勋章的获得者,老英雄张富清的事迹被编入电视剧《功勋》第三单元。
《功勋》中,老英雄的显赫功勋感动了无数国人,在无数人心中树立起难以磨灭的榜样丰碑。
02战火峥嵘
年,张富清进入了原西北野战军旅团2营6连,开启了为国征战的英雄人生。
壶梯山、东马村、临皋、永丰城……短短数月间,初见硝烟的他迅速适应了烽火的洗礼,在一场又一场战役中迅速积累经验,展露锋芒。
战场上,最危险的地方总会有他的身影,啃下一个又一个“硬点子”,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出身贫农家庭的张富清从未喊出这般慷慨激昂的诗句,却以他那连天烽火中的英勇无畏之姿鲜明诠释了这视死如归的誓言。
永丰城之役,尤为惨烈。
那是配合淮海战役的一次重要战役,张富清所在的连队临危受命,作为先锋军为后续部队扫清障碍。
年轻的张富清,一如既往地,主动要求担负起突击队员的职责。
“夜间上城,夺取敌人碉堡两个,缴机枪两挺,打退敌人数次反扑,坚持到天明。”
发黄的立功证书上,寥寥数语,记录了军人张富清在那一夜的累累功绩,却述不尽那一夜的动魄惊心。
那一夜,执行潜伏突进任务的张富清和战友们一起,扒着砖缝攀上城墙,一跃而入。
跳下墙头的那一瞬间,他们便失去了黑夜的庇护,瞬间陷入重围之中。
“我一看敌人将我围住了,赶紧端枪扫射,一下子打死七八个。”
耄耋之年的老英雄回忆起那惨烈的一夜,双目微合,似仍能听到那铁马金戈之声。
那是枪炮的轰鸣,是不成人声的嘶吼,是鲜血喷溅而出的温热凄凉。
“甩开敌人后,我逼近碉堡,用刺刀在墙底下挖了个洞,把带的手榴弹炸药包码进去,炸毁了它……”
那一夜,张富清成功完成了组织交付的任务,却再也没能见到与他一同跃入城墙的革命伙伴。
那一夜,突击连换了八个连长,只因前赴后继,阵亡与牺牲似乎只是平常。
那一夜,有太多英雄,来不及在功劳簿上留下自己的名字,甚至来不及看一眼他们用生命拼出的胜利曙光。
数十日后,张富清十分惊喜地见到了前来视察的彭德怀司令。
彭德怀司令视察阵地“你在永丰战役表现突出,立下了大功!”彭德怀司令紧紧握住张富清的手,亲切温和中,充满了赞赏与感激。
已然诸多荣誉加身的张富清,心情激荡得手足无措,却是不由自主地想起了仍了无音讯的战场同袍。
“这些荣誉,更应该属于他们吧。”张富清心中如是说。
或许正因如此,张富清在其后数十年的人生中将他舍生忘死拼得的荣誉全部收敛,将这条在战场上捡回来的生命,全部投入党和人民的事业中。
03马放南山
建国前夕,张富清随着先遣部队深入新疆腹地,驻戈壁,斗风沙,保卫着、建设着祖国的边疆。
抗美援朝爆发后,张富清再次主动请战,带着党和人民的殷切希望奔赴战场。
“作为共产党员、革命军人,越是艰险,越要向前。”
南征北战的张富清,便是怀着这样的信念,奔波于祖国内外,守护着大好山河。
陕西、新疆、北京、南昌、武汉……千般辗转,万里奔波,栉风沐雨只为一个更加安宁繁盛的新中国。
看着被战争血洗后百废待兴的祖国,张富清心急如焚,立誓要在拼来祖国和平之后,再压上全部人生,拼一个民安国泰,昌盛繁荣。
于是,年,已是连职军官的张富清 时间响应党的号召,转业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累累战功下,工作地点自然可以多了许多选择。
有人建议他留在武汉,有人推荐他到首都博取前程,也有人劝他干脆回老家汉中衣锦还乡,还能就近赡养照料老人……
面对诸多选择,张富清感到有了些许茫然,干脆直接去寻找工作人员,问一句:“究竟哪里最缺人手?”
这一灵魂之问还未及发出,他便听到了这样的消息:
“恩施那边急缺干部!”
“可是又穷又偏,找不到愿意去的人啊!”
于是,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市——祖国鄂西南的最远端,便这样迎来了一位深藏功与名的战斗英雄。
又听说,恩施全境,尤其来凤县是最偏远、最困难、也最缺人手的地方。
“那我就去来凤。”张富清曾有过的那一点迷茫一扫而空,依稀找回了战场上的果断坚定。
“这里苦、累、条件差,共产党员不来,还要哪个来啊!”
一个共产党员的身份,一份共产党员的信仰,便足以让他抛却一切物质生活条件,抛却一切战场上拼杀来的功名与特殊照顾。
来凤县“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结束军旅生涯的张富清从未吟诵出这般动人的名句,却用他那不慕名利、不计得失的慨然选择生动展现出这一壮志豪言。
04有凤来仪
恩施来凤,地处湖北西南边陲,为三省相接之所,兵家必争之地,似乎,也正因如此,在数十载纷飞战火中遍体鳞伤。
相传,“来凤”一名为乾隆钦赐,取“有凤来仪”之意,有着“凤凰翔集于此”的美好传说。
张富清,似乎便是那传说中的凤凰神鸟,为这人人避之不及的“巴山楚水凄凉地”带来吉祥与希望。
初到来凤的张富清,微薄的行李中夹杂着一只不起眼的皮箱,不着痕迹地尘封起属于英雄的荣华。
年,突如其来的旱灾令本就穷苦异常的来凤县又添了一层苦难,张富清所在的三胡区更是雪上加霜。
看着已然干涸的河流深井,田间干枯的庄稼,与一张张干裂的嘴唇和绝望的面孔,张富清心急如焚,不顾劝阻,顶着喷火的骄阳走进深山。
“这么大的山,不可能没有水!”
山中的危险难以预料,林间生活的毒虫野兽、崎岖断崖落石都有可能夺走人类脆弱的生命。
尤其是迷路和烈日炙烤下脱水的危险如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在每一个进山者的头上。
然而,事关生死的挑战似乎丝毫无法撼动张富清的决心。
他找到熟悉山中地形的民兵排长:“你怕死吗?不怕的话,跟我当找水的突击队员!”
民兵排长也是经历过 的英雄好汉,毅然应诺,于是,两位英雄开启了与天搏命的斗争。
一顶草帽,一双草鞋,一身粗布衣裳便是他们仅有的盔甲,走在烈日下,攀过陡峭崖壁,终于在一处无人的深洞中,找到了救命的水源。
旱灾过后,张富清继续带领村民开展水利建设,防患于未然。
“求观音,拜龙王,不如踏实地跟着张区长!”
终于摆脱旱灾威胁的来凤百姓欢欣鼓舞,感激着这位从天而降的吉鸟凤凰。
年,来凤县三胡区在他与众人的努力下逐渐露出了欣欣向荣的景象,他却打点行囊,奔赴到下一个战场。
那是一个四面悬崖的高山之上的名为高洞的村寨,不通水电,甚至没有一条安全的道路通往山外的远方。
道路是高洞村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村里人的未来与希望,更是村民安全与生命的基本屏障。
在长达一年的调研考察后,张富清正式向区党委提出:为高洞人民开山修路。
“修这条路,恐怕难比登天。”党委书记双眉紧锁,喃喃思考着。
“还能比解放军炸碉堡难吗?”张富清一副成竹在胸的模样,却并未继续述说出自己经历过的九死一生的艰难。
在他的坚持与鼓励下,年,“高洞公路大会战”的号角正式吹响,张富清也就此驻扎在了这场“战争”的最前线。
要在绝壁上凿出路来,只能依靠火药的力量,而能够把火药送到正确位点的,也只有靠人。
面对绝壁深渊,没人敢就这么冒着生命危险下到崖间放绳打炮眼。
“万一绳子断了怎么办?”腰间系着长绳的青年心有疑虑,却也理所当然。
已过知天命之年的张富清,笑呵呵接过工程队小伙子腰间的绳子,顺着峭壁攀援而下,依稀又回到了年轻时、战场上的英勇矫健。
“别怕,我给你们示范。”
飞崖绝壁间,无数人惊讶地看着这位头发花白的长者,在既定位置敲敲打打,山石飞溅间,开山 炮轰然炸响,正是张富清亲手点燃。
又一次完成任务的张富清顺着长绳攀爬而归,迎接他的是比炮声更热烈地欢呼呐喊。
“您是不是当过兵?太厉害了!”工程队的小伙子们难掩钦佩。
这位无意“暴露身份”的战斗英雄自然不肯回答这个问题,只是如往常一般笑着,耐心讲解着这一步步工作的细节与关键。
在他的带领下,数千工程战士日夜奋战,硬是从岩壁上活生生凿出一条路来,为困居山巅的人民凿出了新的未来与希望。
他没有凤凰的祥瑞华羽,却真真切切为来凤人民带来了吉祥安康。
05实至名归
“全国 共产党员”、“最美奋斗者”、“时代楷模”、“共和国勋章”……
短短几年间,张富清的事迹传遍大江南北,收获了无数名誉与掌声。
肯定令张富清热泪盈眶,无数人民的赞扬则使得这位低调一生的老英雄颇有几分无所适从。
“和牺牲的战友相比,我又有什么可夸耀的呢。”
一声苦笑,一句轻语,述尽了老英雄一生深藏功名的执念,倾注了老人一生中最深切的思念与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