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坝村位于和平县东南部的东水镇,三面环山,南近龙川县城,西出林寨,北接黄石,东临江河,地处浰江、东江交汇点。两江汇合后流入四都,流向龙川县城。明朝年间,骆聪从龙川迁徙到这里落居,到现在已传二十几代,除迁往别处人口不计,该村已发展到一千四百余人。在这五百年间,骆氏族人凭借着大坝村中肥沃的良田和一年四季都可以通航东江、浰江之利,以种田经商为本,在这几百年中,东水街镇中的店铺几乎全是大坝村中人经营的。他们创造了丰富的财富,营造了几十座府第式结构的古民居。时代变迁,古人已去。村中保存较完好的形似竹排的清代与民国年间建造的几十座精美的古民居,正是当年骆氏先人成就的历史见证,似乎在向人们展示着骆氏先人当年的辉煌。如今,大坝村仍有人不愿搬出竹排屋,似乎听不够东江、浰江合奏的阵阵涛声。那种仰卧竹排听涛声的惬意,令人神驰神往。
大坝村保存完好的十二栋古民居,都是府第式建筑,这是和平县客家三大特色建筑之一。具有典型的代表建筑有秀挹双江、山辉川媚、秀挹江峰、大夫第、文林第、保世滋大、东塘凝辉、紫气东来、庚宿凝辉、南峰秀挹、骆氏宗祠、文昌阁等。占地面积八百到一千多平方米不等。砖、木、石结构,硬山顶,角楼歇山顶。三进二横或者三进四横布局,有部分还在后面建有二个三层高角楼。从前到后每进都依次高30至50厘米。正门凹肚式门楼,月梁上浮雕鲤鱼跳龙门图案,穿斗上浮雕花卉图案,镀金漆。青石门框、门墩。门框上两角浮雕鳌鱼图案,两侧各有九个方孔,用于穿横栊,俗称“九子杠”。门厅设仪门,下天井宽而大,铺方石砖,中有二级阶梯通往中厅,两边有廊,两侧有厢房。厢房用木屏风间隔,厢房是当作花厅使用的,一进的次间、稍间都在厢房中进出。中厅用山墙搁檩与穿斗挑梁混合,脊枋上都浮雕双龙图案,金枋、檐枋浮雕花鸟图案,镀金漆。厅前檐柱有侧屏,青石裙板上浮雕夔龙图案,格心上镂雕梅兰菊竹、松鼠、鹿、狮子、鸟等图案。上厅脊枋浮雕双凤戏珠图案,镀金漆。上中厅有过道廊通往横屋,横屋前有二天井,中有廊庑。门前有卵石铺成的街道与半月形池塘。这些古建虽然没有兴井古村落的方围屋建得高大,但是屋内装饰,凭籍着深厚的客家文化底蕰,装饰着画梁雕栋,石雕木雕。
最精湛的装饰主要安排在公共活动场所,如大门、厅堂等,不论是石质或是木质材料,从地面上的柱础到屋脊上的金枋脊枋,做间隔用的屏风或是装饰用的雀替,均大量使用了镂雕、浮雕、圆雕手法,雕刻着寓意吉祥的麒麟、瑞兽、梅兰菊竹、花鸟龙鱼、人物故事等艺术图案和各种赞美或自勉的对联、匾额。这些雕刻,手法精湛,无论动物植物,均玲珑剔透,繁而有序,栩栩如生,表面所镀金漆,虽经数百年光阴侵蚀,至今仍很光亮,而且都保存完好。
山辉川媚屋
始建于清代,坐东北向西南。总面宽14.4米,30.7米,占地面积平方米。堂横式建筑,三进五间布局。土木砖瓦结构,悬山顶,灰瓦面,垒瓦为脊。墙体搁檩承重,砖石墙脚,泥砖墙,表面批搪石灰。屋内三合土铺地。
正门凹肚式,穿斗挑梁,五步梁,筒柱、瓜柱、莲花柁墩承檩,红砂岩圆形檐柱,鼓形红砂岩柱础,花岗岩石门框,门框两侧有九个方孔,用于穿横栊,俗称“九子杠”。双叶木门,门上匾额墨书楷字“山辉川媚”四字。门厅有木仪门。
中厅前用穿斗挑梁,八棱形红砂岩檐柱,檐柱两边设侧屏,侧屏的裙板用红砂岩雕成,浮雕宝瓶花卉图案,格心装饰竹节形棂格。后设内仪门,四开门叶,门额上浮雕楷字“贻谷堂”。上厅梁架简朴,设有长条形木供桌。
连接两厅之间有天井,两边有廊,两边次间、稍间为厢房。下天井的厢房用六开槅扇间隔,槅扇裙板上彩绘花卉图案,格心装饰竹节形棂格。三厅都有过道廊,本为通往横屋而设,门前有余坪。
秀挹江峰屋
骆庚秋始建于清末民初,坐东北向西南。总面宽30.8米,总进深28.5米,占地面积平方米。堂横式建筑,三进两横布局。土木砖瓦结构,硬山顶,横屋歇山顶,棱角牙砖叠涩出檐,灰瓦面,垒瓦为脊。墙体搁檩承重,石墙脚,泥砖墙,表面批搪石灰。屋内石灰三合土铺地。
正面一排三门,正门凹肚式门楼,三开间,穿斗挑梁,五步梁,月梁浮雕花卉案圆形花岗岩石檐柱,瓜棱形花岗岩石柱础,花岗岩石门框、门墩,门上墨绘匾额,四周勾画卷枝花卉边框,中间墨书楷字“秀挹江峰”。门厅有木仪门。
中厅前有轩廊,穿斗挑梁,圆木檐柱,鼓形花岗岩石柱础,檐柱两边有侧屏,花岗岩石裙板,浮雕双喜字,木质束腰与格心,无雕刻,后设木质内仪门,四开门叶。上厅简朴无装饰。连接两厅之间有天井,两边有廊,两边有厢房,三厅都有过道廊通往横屋,横屋前有两个长方形天井,两天井之间有廊庑。大门前有宽阔的余坪。
大夫第
始建于清末民初,坐东北向西南。总面宽34米,总进深25米,占地面积平方米。堂横式建筑,三进两横布局,高一层,北角建有三层高角楼。土木砖瓦结构,硬山顶,角楼歇山顶,棱角牙砖叠涩出檐,灰瓦面,垒瓦为脊。墙体搁檩承重,砖石墙脚,泥砖墙,表面批搪石灰。屋内石灰三合土铺地。
正面一排三门,正门凹肚式,三开间,穿斗挑梁,五步梁,圆形红砂岩檐柱,鼓形花岗岩石柱础,花岗岩石门框、门墩,门当上浮雕篆字“福寿”。门厅设木仪门,四开门叶已失,门额上饰菱格花。
中厅前有轩廊,穿斗挑梁,方形红砂岩檐柱,檐柱两边有侧屏,装饰浮雕花卉的红石板裙板与镂雕蝙蝠花鸟的木质格心。后设木质内仪门,门额上的题词已铲掉,两侧有浮雕凤凰花卉图案,脊枋、金枋、檐枋上浮雕双凤、花鸟图案,均镀金漆。
上厅也有侧屏,红砂岩裙板浮雕变形寿字,木束腰上镂雕剪枝花,格心浮雕瓶花图案。连接两厅之间有天井,两边有廊,两侧有厢房,厢房用六开槅扇间隔,厢房阁楼则装饰长条花瓶形槛窗。上中厅都有过道廊通往横屋,门厅不设过道廊,门厅次间从厢房中出入。门前有宽阔的余坪。
文林第
始建于清代,坐西南向东北。总面宽28米,总进深27米,占地面积平方米。堂横式建筑,三进两横布局。土木砖瓦结构,硬山顶,横屋歇山顶,棱角牙砖叠涩出檐,灰瓦面,垒瓦为脊,瓦口批抹石灰。墙体搁檩承重,石灰夯墙,表面批搪石灰。屋内长方砖铺地。
正面一排三门,正门凹肚式门楼,三开间,穿斗挑梁,三步梁,圆形花岗岩石檐柱,鼓形花岗岩石柱础,柱础上浮雕缠枝花。筒柱与狮形柁墩承檩,穿斗与月梁上浮雕鲤鱼跳龙门与花鸟图案。花岗岩石门框、门墩。门上镶嵌花岗岩石匾额,匾上浮雕楷字“文林第”。门厅设木仪门,四开门叶已失,门上嵌木匾,镂雕变形龙凤、棱格梅花图案,中间浮雕篆字“吉祥”。
下天井宽大,铺方石砖,中有二级阶梯通往中厅,两边有廊,两侧有厢房,厢房用六开槅扇间隔,厢房是当作花厅使用的,一进次间、稍间的门都设厢房中。
中厅墙体搁檩,圆形花岗岩石檐柱,鼓形花岗岩石柱础。脊枋、金枋、檐枋上用浮雕、镂雕的手法雕刻着双龙争珠、花鸟图案,镀金漆。厅前檐柱有侧屏,花岗岩石裙板上浮雕夔龙图案,格心上镂雕梅兰菊竹、松鼠、鹿、狮子、鸟等图案,后设内仪门,四开门叶,两边用漆金绘瓶花图案。
上厅脊枋浮雕双凤戏珠图案,镀金漆。上中厅有过道廊通往横屋,横屋前有二天井,中有廊庑。门前有卵石铺成的街道与半月形池塘。
东塘凝辉屋
骆维强故居,始建于清代,坐西南向东北。总面宽50米,总进深24米,占地面积平方米。堂横式建筑,三进四横两角楼布局。土木砖瓦结构,硬山顶,横屋歇山顶,棱角牙砖叠涩出檐,灰瓦面,垒瓦为脊,浮雕花卉木板封檐。墙体搁檩承重,石灰夯墙,表面批搪石灰。屋内长方砖铺地。
正面一排五门,红砂岩门框,正门凹肚式,三开间,装饰豪华,穿斗挑梁,三步梁,圆形红砂岩檐柱,鼓形红砂岩柱础。月梁浮雕鲤鱼跳龙门图案,穿斗浮雕花卉图案,门上嵌石匾,阳刻楷字“东塘凝辉”。木大门,门后有直栊。门厅设木仪门,门额浮雕双狮与八卦图案。
下天井宽大,铺砌三合土,两侧有厢房,用六开槅扇间隔,槅扇裙板线雕梅兰菊竹图案,格心装花瓶形直栊,阁板槛窗镂雕牡丹双喜图案。中厅墙体搁檩,方形红砂岩檐柱,两侧设侧屏,红砂岩裙板,浮雕卷草花,格心浮雕梅兰菊竹、仙鹤、孔雀图案。脊枋、金枋、檐枋浮雕双龙、花鸟图案,镀金漆。后面设内仪门,门额阳刻楷字“敦厚堂”,两侧浮雕寿字。
上天井狭长,两侧有廊。上厅墙体搁檩,方形红砂岩檐柱,两侧设侧屏,红砂岩裙板浮雕夔龙图案,格心浮雕蝙蝠双喜图案。脊枋浮雕双凤,金枋、檐枋浮雕花鸟图案,均镀金漆。上、中厅都有过道廊通往内外横屋,横屋前有二个天井,中间设廊庑,门前有石灰铺的街道,隔街有半月形池塘。
紫气东来屋
始建于清代,坐西北向东南。总面宽25米,总进深27米,占地面积平方米。堂横式建筑,三进两横一前院布局。土木砖瓦结构,硬山顶,横屋歇山顶,棱角牙砖叠涩出檐,灰瓦面,垒瓦为脊,灰塑瓦口。墙体搁檩承重,砖石墙脚,泥砖墙,表面批搪石灰。三合土铺地。
斗门向东,凹肚式门楼,红砂岩门框、门墩,木大门,门额墨书楷字“紫气东来”四字。从左右横屋各砌出三间伸手廊,外砌镬耳形封火山墙,中间砌三山形照墙,与斗门结合组成长方形前院。正面一排三门,正门凹肚式门楼,花岗岩石门框、门墩,门额上彩绘匾额,中间墨书楷字“恒泰门”三字。下天井长而宽,直接连通横屋,中间用两道砖砌间墙间隔。
中厅前有轩廊,穿斗挑梁,红砂岩石圆形檐柱,红砂岩石鼓形柱础,檐柱两侧有侧屏,后设木仪门,四开木门,镀红漆,门额上阴刻楷字“庆余允藏”。上厅梁架简朴无装饰。连接两厅之间有天井,三厅都有过道廊通往横屋,横屋前有长方形天井,有侧门通往前院。斗门外南侧立有一对石桅夹,上面浮刻“嘉庆十三年”等字样。围墙外有半月形池塘。
聪听第
始建于清代,坐东北向西南。总面宽25米,总进深20米,占地平方米。堂横式建筑,两进两横一前院布局。土木砖瓦结构,硬山顶,横屋歇山顶,檐下黑底白花绘卷枝花图案,灰瓦面,垒瓦为脊。墙体搁檩承重,山石墙脚,泥砖墙,表面批搪石灰。屋内青砖铺地。斗门在西侧,单进单间,凹肚式门楼,硬山顶,灰瓦面,垒瓦为脊,门前有十三级台阶通到道路。灰砂岩门框,门上墨绘匾额,匾额四周用黑底白花绘蝴蝶花卉勾边,中间墨书楷字“源远流长”。门前有长方形前院,前院用石灰三合土铺地。
正面一排三门,正门凹肚式,灰砂岩石门框,门上墨绘匾额,匾额用黑底白花绘蝴蝶花卉勾边,中间墨书楷字“聪听第”。两侧门的门额上各书“翠柏”“苍松”。屋内装饰简单。
炮角楼
始建于清代,原是大坝村骆氏族人为逃避匪乱而建。坐东向西。方围屋,四方形,高两层,中间有宽阔的前院。总面宽24米,总进深24米,占地平方米。土木砖瓦结构,硬山顶,灰瓦面,垒瓦为脊。墙体搁檩承重,石灰黄泥三合土夯筑墙体,墙厚50厘米,外墙不设窗户,只设葫芦形与长方形枪眼,后期才在墙上开挖窗户。
正门设在西边,花岗岩石门框,门框两侧各有五个方孔,用于这穿直栊,木门叶,表面镶有铁皮。整栋房屋每层各有二十间房间,东角还建有厨房,厨房中有一口红砂岩砌筑的圆形水井。建国后地方大平,已无匪乱,炮角楼改为大坝村小学校。
骆氏宗祠
位于田心自然村,骆氏六世祠堂,始建于清代。坐东北向西南,总面宽三间8米,总进深二间中夹天井16米,占地面积平方米。土木砖瓦结构,砖石墙脚,硬山顶,原为三进四横布局,现横屋已全拆建,只剩正中上、下厅与斗门。
骆氏宗祠于年重修。下厅前有前院照墙,上厅还保留原貌,脊枋、金枋、檐枋上浮雕着双凤戏珠与花鸟图案,设神龛,供奉洛氏历代始祖。斗门朝北,凹肚式,红砂岩门框、门墩。门上墨字“族衍东塘”四字。厅前有半月池塘,沿塘两边竖立着10对石桅夹,其中二对已残断。上面字迹虽散漫不清,但可辨出有光绪、咸丰年等字样。
文昌阁
始建年代不详,清道光二十五年()年曾重修。坐北向南,一进三间布局。总面宽9.25米,总进深5米,占地面积62.8平方米。土木砖瓦结构,硬山顶,灰瓦面,砖石墙。中间三层高,正脊饰宝珠刹与鳌鱼。三楼正面饰陶窗花与红石浮雕瓶花。正厅供奉文武帝星。两侧是单层矮屋,已塌。庙前原有宽阔的前院与围墙,现围墙已拆除。只剩门前的一棵数百年的大榕树仍郁郁葱葱。
大坝村外出乡贤骆其球春节前回老家打扫楼阁时,意外发现一件清代嘉庆年间的遗存文物,该文物是一块楷体阳刻的金字大木匾,木匾中间两个金色大字“文魁”,系清代嘉庆年间太子少保兵部尚书吴熊光与监临兵部侍郎兼都察院御史巡抚两人题写,赠予和平东水大坝村民、当年考取举人的骆绍宾。据悉,这块木质牌匾至今已有年的收藏史。
和平县东水镇大坝村,地处浰江、东江交汇点,与东江上游重镇相邻。在革命战争年代,以其特有的地域和人文条件,成为和平地区有名的堡垒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