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和平鸟 >> 和平鸟生活环境 >> 文艺在线深度和平年代铁血柔情的颂歌
特别声明:本文为新华网客户端新媒体平台“新华号”账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华号的立场及观点。新华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和平年代铁血柔情的颂歌
——读中篇小说《那座军营,那群士兵》
文/曹安国
读罢杨西景、侯发山在新华网客户端连载的中篇小说《那座军营,那群士兵》后,感受到强烈的震撼。在我有限的阅读体验中,这样写军人题材还是第一次读到!作者以重回老营盘的行程为经,以这群退伍老兵们当年五光十色的军营生活为纬,以“单机事件”和为张文英举行葬礼为伏笔,编织出了一曲和平年代基层官兵铁血柔情的壮丽画卷。
著名雕塑家罗丹曾说:“对于我们的眼睛而言,这个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如何去发现美传播美,每个艺术家都有自己独特的视觉。小说是叙事文学,作家进行创作,选择何种角度去观察叙述,不单是个技巧问题、艺术形式问题,它与作品的内容和作家为表现这一内容所采取的整体构思都密切相关,是一部作品成败的关键。
在和平年代,没有炮火硝烟攻城拔寨的壮阔战争全景,也没有单刀白刃捉对厮杀的嗜血格斗特写,更不可能产生《高山下的花环》那样憾人心魄的悲壮故事;该用怎样的视觉去表现火热的军营生活,《那座军营,那群士兵》的作者深谙此道。他们选取独特的视觉,聚焦和平年代军营生活的实质性内容,不着眼于正面描写军训和考核,而是大胆地运用大量笔墨去描写基层官兵的个性典型、文化学习、恋爱婚姻,甚至连队主官之间的心理摩擦和部队里边不能张扬的失窃事件,为读者展现了一幕幕现代军营丰富而真实的官兵生活。正是基于对曲高远与女大学生的趣味恋爱、孙雅雅“立体型”的个性和绘画特长、牛飞鸣落户烈士村的最终选择、张文英勇救落水儿童的生命奉献、张嵩山与杨伊洛心理摩擦而不失原则的默契配合、转业后张嵩山斗歹徒失去一条胳膊、曲高远全家在汶川大地震中的巨额捐款、孙雅雅用润笔费资助20多名山区儿童上学等的精细叙述,为读者描绘出了和平年代五彩军营的铁血柔情。但是不正面描写军训和考核不等于不写,从文中“刚上任,张嵩山便带着连队,到城垛山野营训练。月底,上级通讯部门进行各专业验收,开考头两天,曲高远带的有线班连夺了‘千米作业’和‘夜间摸点’两项第一名。”“张文英入伍来到指挥连,他曾连续三年在师专业训练中拿了第一名,两次立三等功。”“指导员,您放心,这次参加军里竞赛,拼上小命也要抓上个名次!”等铿锵有力的话语和夺目耀眼的荣誉,便能感受到广大官兵们在艰苦的军训和严格的考核中付出的辛劳和汗水。选取这样的视觉来叙述,既能避开描写军训与考核时大量军事专业术语的运用给读者带来的阅读障碍,又能表现出人性的多面化,刻画出有血有肉的官兵形象。他们是一个平凡而敢作敢为的群体,中华民族勤劳勇敢、乐于奉献、聪明机智、不怕困难的性格,在他们这群曾经的军人身上体现得尤为显著。《那座军营,那群士兵》的作者采用常人不屑的视觉,独辟蹊径,述说军营生活中平凡的故事,从平凡中挖掘美,发现美,传播美,给读者带来多层面的启迪和思考,为军人小说的写作探索出一条新的可行之路。
大家知道,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那座军营,那群士兵》作者之一的杨西京先生,从军18载,历任原武汉军区政治部干事、陆军20集团军地炮旅政治部副主任。人们耳熟能详,各地随处可见的“视人民如父母,把驻地当故乡;视军队如长城,把军人当亲人”的军营标志性口号,就是他参与融汇提炼,并在自己创作的电视专题片《萋萋中原情》中以文艺手段隆重推出后而叫响全国的(该片于年2月28日、3月14日在河南电视台播出)。长城,巍峨峻拔,气势磅礴,纵横十万余里。上下两千多年间,历经沧桑,外抗悍敌,内抚康宁,为祖国大家庭的团结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是中华民族智慧、勤劳、坚韧不屈、热爱和平的丰碑和见证。特别是将《义勇军进行曲》定为国歌后,70多年来,在人民心中长城就是子弟兵的象征。
国学大师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开宗明义:“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又说:“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境界是作者世界观与文学观的真实展现。《那座军营,那群士兵》的作者怀着对军人的无限崇敬、对军营的无尚热爱构思行文,使该篇小说起点高、格调明、境界深。
这万里城墙吆,
是咱一代代用血肉筑就!
拦胡马,挡匈奴,
夷狄难近咱家门口。
丢了头,抛血肉,
长城护家八千秋。
……
十三雄关忠魂守,
家园万代无边忧……
雄浑激昂的《城垛谣》贯穿全篇,以长城为具象,以城垛山为载体,凝聚几千年来民众的心声,发自心底地赞颂长城精神,赞颂历代军人的无私奉献,赞颂中华民族传统中伟大的家国情怀,是驾驭整篇的精神魂灵。退役多年的老战友一条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54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