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和平鸟 >> 和平鸟的天敌 >> 西仓,老西安人的记忆在此凝固下一个30
西仓,西安人都爱逛的地方
每到周四和周日,如果你上午路过洒金桥,会见到大爷大妈们齐刷刷地往同一个方向走去,不知道的人也许会以为他们是去买菜,老西安人都知道,这是去西仓的方向。
一个从小住在西仓的朋友告诉我,他每周有两天必然是被西仓集市嘈杂的人声车声吵醒。
是啊,这里太热闹了,一年四季都蒸腾着人间烟火气。
前两年传闻说要取缔西仓,连政府告示都在街道里面张贴了,搞得大家叹息不已,后来种种原因,终于由整改代替取缔。
这处人文气息浓郁的老集市得以继续延续下去。
古时候的粮仓
西仓地处回坊西北边,是四五条街巷的统称,方圆辐射2公里。
这里在明清时期曾是官府的粮仓,叫做“永丰仓”,因为同和平路的敬禄仓东西相对,所以又名“西仓”。西安人有的管这里叫鸟市,更多人习惯称西仓为“档子”。
每周的周四和周日开集,想来西仓逛逛的话,最好一大早就过来,才不会错过西仓各种人和物。
所谓市井,就是西仓的模样
初夏的清晨,阳光透过道路两旁的行道树,洒下的树荫都如此轻快,这大概是一年中最惬意的时候,阳光正好,花木蓬勃。
在进入西仓的巷子口,点一碗胡辣汤,泡上油馍头,再就着水煎包一起吃,西安人的传统早餐全都这么高热量而顶好吃。
走进西仓巷子,不仅有卖蔬果的,竟然还有卖瓜果幼苗的,两三块一株,老板生意很好,几分钟就能卖完一盘幼苗。
有个老大爷提溜着木制鸟笼,里面的小鸟羽毛泛着异光,叫声婉转悦耳。好多爱鸟之人围着他,有的人逗鸟,有的人询问价格,热闹非凡。人家问咋卖,大爷手一挥说:不卖!就给你们看看。众人哄堂大笑。
各种多肉植物盆栽,形态各异,几块钱一块,需要自己准备花盆。
大肚子将军被关在牙签盒里,施展不开四肢,心里期盼着有人把它买下给换个木制大笼子。
文玩核桃一个个码的整整齐齐,蹲在塑料筐上,等着人去盘。
仓鼠、兔子、猫狗、乌龟等各类挤在一起,小朋友叽叽喳喳围观,央求大人给买一只。
透明的鱼缸折射着阳光,映衬着缸里的金鱼更加熠熠发光,五彩斑斓很梦幻。
鱼缸前有老者也有顽童,一手端盆,一手拿网,目不转睛地捕捉自己最中意的那条鱼。
最值得一提的是这里卖的古董文玩,摊主们大都一脸高深莫测,你要是拿起其中一个端详询问,摊主就能侃侃而谈,把这件宝贝几百上千年的历史给你讲出来!
当然了,不管在哪里购买古董,都还是需要有一双慧眼,是否能淘到真东西,一半看运气,一半看经验。
卖旧书的书摊零零散散摆着几本书,各种内容都有,比如《怎样设计黑板报》、《人民文学》、《青年无线电实用手册》,虽然有些书籍已经与时代脱节,但是买来收藏纪念还是不错的。
我蹲下来翻看书籍的时候,一个大妈问摊主,是否有教缝纫的书,摊主说有,但是他没带,让下一次有集市的时候再来找他。
虽然时代在变化,但是西仓仿佛停留在了时间的节点上,仿佛一颗琥珀,包裹住上世纪那个年代的物件和记忆。
时光在西仓凝固
穿行于熙熙攘攘的人群里,记忆仿佛瞬间被唤醒。
我想起来小时候和家人来西仓,摊主们为了让大人买他们的东西,使劲儿和我搭话,好像把孩子夸到位了,大人自然会不好意思地打开钱包买点什么才合适。
其实在90年代的西安,那时城内还没有这么多钢筋水泥的高楼大厦,很多街巷都和西仓差不多,花鸟鱼虫、小摊小贩挤满道牙。随着城市化快马加鞭的建设,西安城内的集市逐渐消失殆尽,只留下西仓一脉残存。
这里是西安这座城市几十年市井文化的缩影。
城市的灵魂,鲜活地存在于西仓那小贩的叫卖声中、存在于鸟和虫的鸣叫声中、存在于不知真假的老古董上薄薄的尘土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