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和平鸟 >> 和平鸟的种类 >> 国际博物馆日看摸闻听南京,沉浸式感知
感受南京城砖发出的回音、年的南京安全区边界“再生”、超声波带来拉贝说话的声音……南京作为中国首座“国际和平城市”,其和平记忆“活”在山水城林、街头巷尾、建筑树木中,无处不在,触手可及。世界博物馆日之际,《宁在——南京·和平城市记忆设计展》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开幕,令参观者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发觉日常城市风景中蕴含的和平记忆,沉浸式感知和思考和平的美好与可贵。
看一看
在这里细嗅紫金草、轻抚留有弹孔的明城墙、鸟瞰当年的安全区边界,发觉日常城市风景中蕴含的和平记忆,沉浸式感知和思考和平的美好与可贵。
年,本次展览策展人、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鲁安东带领学生梳理了南京城市空间中有关战争与和平主题的物质遗存、场所、路线、重要非物质要素及相关史料文献,厘清重要资源点的空间坐标及物质状况,建立了和平资源空间数据库。提取数据库中的五类空间载体——纪念物、构筑物、场所、边界、路径,共同构成了南京和平之城的“城市意象”。观众就此了解呈现于南京城市空间中的记忆景观。穿越“沉思之境”,“和平之城”“非墙之墙”“生命之环”“无名之物”“聆听之路”“记忆之景”等依次呈现在眼前,展览用当代设计,呈现南京城市中诸多熟悉而无名的和平记忆载体。
映入眼帘的黑色背景上,温暖灯火闪亮,第一部分“沉思之境”通过互动光纤灯装置营造一个沉浸式感知空间,超声波感应在观众与灯光装置间建立互动联系,观众的靠近与触碰让跳跃的灯光保持明亮,象征“和平”需要所有人的共同守护。
摸一摸
步入展厅静谧的空间,通过触摸扶手,感受到地球的频率,“砰——砰——砰”,心脏与大地同频共振,代表着我们要从超越全人类的视角来理解和平。观众可以去感受光的“呼吸”与“流动”。超声波感应在观众与灯光之间建立互动联系,观众的靠近与触碰会让闪烁的灯光保持明亮,象征和平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守护。
闻一闻
“明城墙一直被视为南京地标和古代文化的象征,但其实它本身也是军事工事。当我们面对城墙,它上面长出来的植物,代表一种永恒、柔软的生命力。受此启发,我们研究了和平花语。”鲁安东介绍说,根据春夏秋冬四季的更替,选取12个月份各有特色和寓意的花卉,将其布置在城墙之上,构成“闻·花”装置。该装置由12个小盒子组成,每个盒子都代表了一种花语,紫金草寓意和平、鸢尾花寓意力量、辛德贝格黄玫瑰寓意勇气、梅花寓意坚强……打开盒子可以闻到每种植物独特的清香。通过这一仪式化教育方式,观众可以去感知花语的内涵,了解每朵花背后的故事。
听一听
在展览中还设置了一个拥挤、闭塞和压抑的内部空间,以观众的身体感知作为媒介,去感受战争中的身体姿态,运用摄影、装置、声音、图纸、模型等全面呈现抗战碉堡内部的身体经验。据悉,观众进入模拟碉堡装置体验,通道内的音量约为30分贝,而普通枪炮发出的声音高达—分贝。观众还可以通过扶梯爬上“碉堡”顶部,这里将声音引入水体,利用声波引发水面涟漪,同时映射出多变的水波纹光影。
鲁安东表示,“碉堡本身是军事设施,里面的士兵受到的压抑,身体站不直,感受到震动、紧张感、光线暗淡,进入这样的装置,告诉我们战争中的身体状态,体验碉堡里的空间状态。另外,爬梯可以爬上去,水池呈现的则是鸟语花香的状态,进而令人感受到和平的可贵。”
地面上怎么有一个蓝色十字?利用超声波音箱,站在这个位置,你还能听到拉贝在你耳边朗读《拉贝日记》,如同窃窃私语。在这场展览中,技术研发带来温暖的感官体验。
走一走
此外,还将带领市民实地徒步读城,开展青少年和平城市设计工作坊,深入感悟和平要义,发挥博物馆的力量。6月,配合《宁在——南京·和平城市记忆设计展》开展“城市行走”活动,还将邀请史学专家、建筑学专家、设计学专家,带领市民循着“正义”“民心”“共鸣”三条和平主题小路,聆听历史,体会和平。
其中,6月11日,行走正义之路全程约4公里,步行约1-1.5小时,在南京安全区,循中外正义者的足迹体会人道主义精神。
6月18日,行走民心之路全程约1.6公里,步行约0.5-1小时。在梅园新村,回望国共和谈历史,诠释中国共产党赢得人心的真谛。
7月9日,走共鸣之路,全程约3公里,步行约1-1.5小时。在紫金山,从邵家山碉堡遗址至音乐台,在与自然的共鸣中体会从悲怆、疗愈到升华的三重共鸣。
以博物馆的力量,推动城市建设
中共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纪念馆馆长周峰致辞说,“本次设计展是融教育和审美于一体、主题和意义更丰富的展览,多维度地展示了南京国际和平城市的面相。今年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5周年,这次展览就是要呼吁人们不要忘记这座城市的过去,要共同创造这座城市的美好未来。”
记忆是有温度的,记忆也是多维度的。南京作为中国首座“国际和平城市”,其和平记忆“活”在山水城林、街头巷尾、建筑树木中,无处不在,触手可及。南京也由此成为一座有着独特博爱气质的城市。展览策展人鲁安东告诉记者,“和平理念融入城市之中,怎么样让大家在街头巷尾都能感受到?所以我们的关键词是感知,通过设计把很多隐藏在南京城里的和平风景、和平要素,让市民在生活中感知。我觉得特别有意义的。”
在他看来,和平城市建设不只是建很多大场馆,还要让市民感受到温暖和召唤,进而改变生活方式。要从微观入手,一座和平小花园,一道标识出曾庇护南京人的南京安全区的线条,或许某个瞬间就让市民的内心有了提升。充满怜悯仁爱的正义之心,构成了和平的复调。
世界博物馆日之际,如何体现“博物馆的力量”?鲁安东参与打造南京“世界文学之都”云端建设。令人神往的是,未来数字智慧“文学之都”完成后,每个人与“文学之都”的“大脑”智慧交互,将接收到定制化文学信息。这次他也把打造“文学之都”的一些技术应用到此次展陈中来。他表示,“无论是在城市中体现和平记忆,还是打造文学之都,都是一个思路。借助博物馆的文化力量来推动城市建设,把我们南京变得更具人文气息。”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张楠
校对苏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