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时报记者■范昕茹
常言道:“树欲静而风不止。”在我们的语境中,植物似乎总是被动的那个。它们经受风雨,感受阳光,全然接受外界施加给它们的一切,似乎对周围的一切无能为力。但事实上,这样的认知也许是错的。
今年年初,由BBCStudios自然历史部制作,中国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哔哩哔哩、PBS、英国公开大学、ZDF德国电视台与法国电视台联合出品,大卫·爱登堡解说的BBC纪录片《绿色星球》正式上线。
在这部纪录片中,实时和延时摄影技术的灵活应用,打破了植物和人类之间的时间尺度。我们可以从植物的时间尺度和视角来观察它们的生活。这时,你也许会发现,植物从来不是一个被动者,为了生存,它们无所畏惧。
反客为主的植物
在树木繁茂的热带雨林中,阳光从蓊蓊郁郁的树冠间投下斑驳光影。被腐叶覆盖的地面,平静正在被打破。无数的种子破土而出,争先恐后地向着高处生长,抢夺在阳光下生长的权利。
这是纪录片《绿色星球》第一集中的一个画面。作为一部耗时4年、走遍全球27个国家和地区拍摄制作而成的植物纪录片,《绿色星球》试图打破常规,去探索一种新的叙事:当寂寂无声的植物拥有了第一人称,它们将如何去讲述一个关于自然、关于生存的故事?
在延时摄影、微缩镜头、机器人等现代技术的帮助下,“生活”在一起的植物们演绎了一部关乎光和影的江湖剧。在这里,阳光成了斗争的关键。为了尽可能地获得阳光,植物们费尽心机。
在第一集中,通过摄影师自制的“三角树”镜头,我们得以体验植物的时间维度。当藤蔓植物的生长过程被拍摄成连贯的影像,我们会发现一个惊人的事实——这些纤弱的植物也在“思考”,尝试着突破重围的可能。
不同于树木拥有漫长的生命,草本植物们想要在激烈的竞争里争夺一片天空,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藤蔓们想到的办法是“搭便车”。镜头下,藤蔓的触角在空中挥舞。纤细的触角是它们的先遣部队,触角随风晃动,捕捉着空气中信息素,筛选出有用的信息,找准时机,纵身一跃。依靠着触角,藤蔓得以飞檐走壁,为自己挣得一线阳光,而一旦攀上其他植物的茎叶,便紧紧地将之缠绕。之后,故事再次上演。尽管,最终的胜利者也许并不是它。
摄制组将大量的镜头都集中在植物这个无法言语,总是担当沉默者角色的配角身上,用动态的镜头去帮助植物表达它们想要传达信息。尽管许多争斗场面没有动物的参与,植物之间也自成江湖。在一片绿色之下,各式各样的植物如同武侠故事中的人物,展现着各自的独门武艺,相互切磋,相互竞争。只是比之动物的世界而言,这场关于光合影的竞争来得更加缓慢,更加不起眼。
植物的生存智慧
在人们的印象中,植物柔弱无害,几乎可以被视作是和平的代名词。但在《绿色星球》的镜头下,植物也能掀起腥风血雨。
在潘塔纳尔湿地,巴西亚马孙王莲的幼苗正从水底抽芽而出,舒展,铺陈,排挤开水面的其他植物,近乎霸道地生长。坚硬的利刺刺穿其他植物的叶片,绿色的汁液迸溅而出。在这近乎残酷的厮杀中,王莲得以赢得空间,将硕大的叶片铺满整个水面。
厮杀、谋略、妥协……《绿色星球》的镜头将植物之间波云诡谲的斗争展现得淋漓尽致。为了赢得战争,植物们逐渐演变出各自的生存策略。
用毒是植物常见的一种退敌手段。每当外敌入侵,它们便分泌出毒素,驱赶侵略者。在种类繁多的植物中,“见血封喉”树是其中的佼佼者。它的树干会分泌一种乳白色的汁液,含有剧毒,利用自己的毒液一击必杀是它的绝招。
然而,大自然的微妙之处就在于此,谁也无法在这个神秘的国度为所欲为。尽管剧毒能劝退大部分入侵者,但却无法阻止群辉椋鸟的到来。群辉椋鸟成群结队地在见血封喉树的树冠上做巢,吃它的果实。一年中,它们排出近公斤粪便。这些粪便的毒素渗入地面,反噬见血封喉树,并一点点将其毒死。通过这种方式,大自然的种群间维持着微妙的平衡。
除了击退敌人,如何用最少的能耗,获得最多的养分,也是不少植物面临的世纪难题。想要做到这一点,需要一点谋略。
捕蝇草算得上是植物界中的“算法大师”。当人类利用计算机算法寻找最佳答案时,捕蝇草通过计数的方式,确保每一次捕猎都能一击即中。
主持人大卫·爱登堡在片中给观众呈现了这样一个实验。当他拿着一只刷子轻轻触动捕蝇草叶片上的毛刺时,他发现,捕蝇草并不为所动。但当他第二次触碰时,捕蝇草迅速地合拢、收紧叶片。
为了排除错误警报,捕蝇草设置了自己的捕猎算法。大卫解释说,捕蝇草的触觉记忆能够保持20秒,如果在这区间内两次触发警报装置,捕猎机关就会关闭,将猎物紧紧地锁在牢笼之内。而对绒毛进行5次触碰后,捕蝇草才会施加最后的挤压,分泌出化学物质,将其溶解。
尽管无法轻易移动,也没有所谓的大脑,但植物们仍然不容小觑,每株植物都拥有自己的生存智慧,值得尊重。
离开植物人类无法独善其身
拍摄过程中,摄制组深入丛林、远山,去往那些人迹罕至的地方,探寻关于植物的神奇故事。但在最后一集却画风突转,人类成了叙述的中心。在呈现植物世界奇幻的同时,《绿色星球》也在诉说着一个无可争议的事实,人类活动给植物世界造成了深远的影响,甚至导致植物物种的灭绝。
从我们的先祖有意识地种植植物开始,人类与植物的故事便延绵不绝。我们驯服植物,也供养着植物。然而,这种看似和谐的关系中也催生出一丝不和谐。随着工业化农业的发展,植物正在变得越来越单一。世界上有种植物因此消失,而人类的大范围迁徙,也让植物入侵成为问题。
“失去一颗植物,就好比驾驶飞机的同时,取出其中的一颗螺丝钉。”濒危植物保护项目工作者汉克·奥本海默这样形容植物灭绝和地球的关系,“是的,飞机依然能够起飞,你甚至可以再取出几颗螺丝钉,继续飞,但最终,这架飞机会坠毁。”
对植物多样性减少的警觉,让汉克·奥本海默每年准时踏上保护刺毛樱莲的旅途,深入雨林,为它们授粉。而整部纪录片最滑稽又最令人动容的镜头之一,就是他拿着录音机,站在丛林深处,播放镰嘴管舌鸟叫声的场景。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吸引鸟类重新回到它们的栖息地。
让人欣慰的是,植物的生命力总是令人惊叹。当肯尼人用游戏的方式,让孩子们发射出一棵棵包裹着本地植物种子木炭球的时候,当地人赖以生存的树木正变得越来越多。巴西一位农场主决定重建本地生态后10年,那些远去的树木和动物又回来了。
伴随着这一系列镜头,纪录片也随之走向尾声。纪录片前几集中展现的植物世界有多奇巧,最后一集的震撼就有多强烈。我们不得不接受这样一个可能的未来:瑰丽奇幻的植物世界或许正在悄无声息地消失,直至完全灭亡。
当植物,这个人类最古老的盟友消失在我们世界,那么,绿色星球之外的人类,也无法独善其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