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鸟

人生似鸟同林宿,大限来时各自飞

发布时间:2023/6/2 14:00:23   
北京白癜风专科医院哪里的好 https://myyk.familydoctor.com.cn/2831/department/

上六:震索索,视矍矍,征凶。震不于其躬于其邻,无咎。婚媾有言。

象曰:震索索,中未得也;虽凶无咎,畏邻戒也。

(一)释字(词)

索索

形容词,寻觅的样子。欲取而用之,故“索”从“系”。《说文》:“索,艸有茎叶,可作绳索。”“索”的本义是绳索,引申为搜寻、索求、讨要。

传统的解释,认为“虩虩”、“苏苏”、“索索”都是颤抖的样子,并不加区别地应用,大家也都以讹传讹,弄假成真了。

其实,《易经》系辞,是相当严格精确的,每一个字都有出处,都是以卦象为基础的,而不是随意言之。“虩虩”是形容“虩”(蝇虎)捕猎时那种轻手轻足,缓慢接近猎物,而小心翼翼的样子。这是一种主动进攻时,隐蔽前进的状态,用在初六身上,表现了初六作为主动进攻者,在发动攻击前那种屏息敛声,以达到攻其不备,出其不意效果的神态。“苏苏”是象声词,指细碎的物体纷纷下落的声音,用在六三身上,表现六三柔而下避的状况。过去我们在野外常见到这样的情况,一群小鸟在树上叽叽喳喳地叫,这时一只鹰隼出现在天空,树上的小鸟们马上鸦雀无声,纷纷落入附近的草丛中躲避。“苏苏”就是形容这种纷纷下落的声音。“索索”是形容索求者寻寻觅觅、四处张望的样子。我们在《动物世界》栏目中常见到捕猎者四处寻觅食物的样子,东闻闻、西瞅瞅,这就是“索索”的样子。

可见,“虩虩”、“苏苏”、“索索”三个词,都没有发抖、颤抖的意思。

矍矍

猎隼发现猎物而聚目欲飞貌。“矍”从“又”从“隹”从“双目”。“又”的本义是手,这里引申为人的胳膊,“隹”是短尾鸟的总称,这里指猎隼。打猎时,常把猎隼架在胳膊上,故“矍”字从“隹”在“又”上。“双目”在上,突出猎隼发现猎物时那犀利的目光。“矍矍”就是形容猎隼发现猎物后,双目犀利、紧盯猎物而从人的胳膊振翅欲飞的样子。“矍”突出的是“双目”的形象。

《说文》:“矍,隹欲逸走也。从又持之,矍矍也。一曰视遽貌。”《说文·段注》:“隼欲逸走而未能,矍矍然”。《汉典》亦释“矍矍”为“惊惧四顾貌”。《说文》、《汉典》的解释都有理解上的错误,错把打猎时架在臂上的猎隼理解为被人捕捉到的鸟,故其释义与本义谬以千里,大相径庭。但《译文》中的“一曰视遽貌”,这是对的。

(二)释象

首先要明确,“震索索,视矍矍”,并非上六之貌,而是九四之貌,是九四遇到六五时所表现出来的神态。九四就是猎隼,而六五为猎物。而上六只不过是目睹到这一切的旁观者,也是从中汲取教训的修省者,故其后一句爻辞曰“震不于其躬于其邻”。其邻即为“六五”也,“六五”将成为别人的猎物,上六当深以为戒。

《震卦》是由《临卦》变化而来的,但《震卦》将来还会变为《小过卦》。《小过卦》“有飞鸟之象焉”,就是指卦中的四个阴爻。卦中两个阳爻为猎手,而四个阴爻为“飞鸟”,然其中两只“飞鸟”已躲到下面去了,故“无眚”,猎手的目标就是上面两只“飞鸟”,尤其是“六五”这只大鸟。在《小过卦》中,九四在巽体,“巽为绳直”,这里换言之为“索”,九四在《震卦》中为震体主爻,将来卦变为《小过》后会有“索”,故曰“震索索”。在《震卦》中,九四为艮体主爻,“艮为手”,这里换言之为“又”;又“艮为黔喙之属”,这里析言之取象为“隹”,“鹰隼”也。九四、六三、六二、初九又组成一个结构上的大离体,“离为目”,由于这个大离体中有两个阴爻,故取象为“双目”。九四从“又”从“隼”从“双目”,这就是一个“矍”字,故曰九四“视矍矍”。

《临卦》变为《震卦》时,九四出乎内而直接比于六五,“震索索,视矍矍”,把捕猎目标对准了“六五”这只大鸟。在这种情况下,上六不可有任何举动,以免九四把目标转移到自己身上或捎带着把自己也给取了,故戒曰“征凶”。

在《震卦》中,九四的目标对准了六五,但还没有捕获到六五,故《象传》释曰:“震索索(视矍矍),中未得也。”这里省略了“视矍矍”。六五居中,“中未得”就是指还没有捕获到六五。如果捕获到六五后,下一个目标恐怕就是上六了,所以上六有前车之鉴,可以提前引以为戒,以免重蹈六五之覆辙,故曰“震不于其躬于其邻,无咎”。能引以为戒就会“无咎”也,故《象传》释曰:“虽凶无咎,畏邻戒也”。畏邻之惨,戒己以慎,后无咎也。

《震卦》上六与六五近比为邻,关系紧密,若上六不以邻为戒,死心塌地与六五同流合污,相互勾结在一起,那就有问题了,故曰“婚媾有言”。“婚媾”就是指上六与六五结合在一起,“有言”就是指有问题。那么将有何言呢?《震卦》接下来会变为《小过卦》,《小过卦》上六爻辞曰:“弗遇过之,飞鸟离之,凶,是谓灾眚。”这就是“有言”。“弗遇过之”实际就是《震卦》上六爻辞所谓“婚媾”,“婚媾”就是遇而过之的行为。“飞鸟”就是指上六,“飞鸟离之”就是指上六依附于六五而不能分开。这样,最终的结果就是“凶”和“灾眚”。

(三)义理

《增广贤文》:“父母恩深终有别,夫妻重义也分离。人生似鸟同林宿,大限来时各自飞”。这是一句劝人的话,指出即使是父母、夫妻也终有分别的一天,不会永远地呆在一起。后人断章取义,曰:“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这就成了一句怨言,埋怨夫妻只能共享福,不能共患难。

只可同享福,不可共患难,这固然是不对的。但君臣、夫妇之间,也不一定非得从一而终。《封神演义》里说:“君为臣纲,君不正,臣投他国;国为民纲,国不正,民起攻之;父为子纲,父不慈,子奔他乡。子为父望,子不正,大义灭亲;夫为妻纲,夫不正,妻可改嫁;妻为夫助,妻不贤,夫则休之”。

君不正,臣投他国,甚至是敌国,这在《易经》里也并不是什么大逆不道之事。《易经》讲天命,君不正,则天命革之。《革卦》讲:“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认为伟大的革命象天地的四时变化一样自然,故君不正而天命革,作为臣子的,应“以恐惧修省”。首先要“畏天命”,要顺应社会的变革,不可助纣为虐,阻挡历史发展的车轮。“畏天命”是“君子以恐惧修省”的最高境界。《汤誓》里就有“夏氏有罪,予畏上帝,不敢不正”之句。把“畏天命”作为革命的动力。其次要“畏君过”,把君王的过错作为教训引以为戒。最后还要“畏自身”,要做好自身的进退,安排好自身的出路和前途。这都是“君子以恐惧修省”的具体表现。“君子从道不从君”。

(四)举例

傅作义起义

傅作义最终投诚,宣布起义,就是畏天命、畏君过、畏自身的结果。中国共产党得天下,已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天命也,这是傅作义首要考虑的,“畏天命”也。蒋介石的独裁统治,使国民党大失人心,傅作义对此是不满的,而傅作主对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工作方法和作风却十分欣赏,还和共产党中的某些高层人物结有深厚的友谊。阎锡山就说:“傅作义赤化了。”而蒋介石则说:“他现在都成了‘七路半’了。”(言外之意和八路十分靠近)这是畏君过。傅作义的起义不能排除是为自己的前途和出路做出的决定。傅作义假如不起义,个人前途堪忧,这是畏自己。主要是这三方面原因,促使傅作义起义,和平解放北平。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474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