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和平鸟 >> 和平鸟的习性 >> 讲座与西方野外观鸟不同,中国人曾更喜欢观
近日,清华大学刘兵教授、北京大学刘华杰教授、资深观鸟人刘天天、观鸟爱好者杨雪泥等做客北大博雅讲坛,围绕斯蒂芬·莫斯的《丛中鸟:观鸟的社会史》,与我们共同探讨观鸟这一社会文化现象,及其背后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变迁。以下讲座内容摘编自现场录音整理稿,经主办方以及现场嘉宾校核并授权发布。
人类通常是能意识到鸟类的存在的,鸟类一直在为我们娱乐的、智力的和科学的探索提供着物质与精神上的帮助,就像为我们提供早餐中的鲜蛋一样。
——《鸟类学入门》,奥斯丁·L.兰德()
丛林中观鸟的人群
观鸟是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
从史前时期到17世纪,在这段漫长的时间里,人类只是在“看鸟”而非“观鸟”。最早的关于“看鸟”的文字记载来自于古埃及,在公元前年的某一天,一个被派遣到帝国偏远地区的官员在一封家书中抱怨道:“我花了一整天的时间在看鸟。”出生于公元前年的亚里士多德在他的巨著《动物志》的第八卷中,多次提到了鸟类的迁徙。但是在此后的一千多年里,特别是从4世纪到14世纪,这期间鸟基本上被完全忽视了。除了把他们抓来吃掉以外,大部分人对鸟一无所知,并且也毫不关心。
达尔文在加拉帕戈斯群岛采集的雀类标本
18世纪,英国发生了工业革命,包括鸟类学在内的现代科学方兴未艾。当时,自然专门创造供人类使用的传统观念被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47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