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news.39.net/ylzx/bjzkhbzy/轻松一课蚕丛及鱼凫,终于不再是传说三星堆铜纵目面具这些日子,和三星堆遗址一同属于热搜的还有一个叫古蜀国的,诗仙李白的《蜀道难》一诗就有这样一句:“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先前的教材中对于蚕丛、鱼凫的解释是:传说中的古蜀国两个早期国君。的确,无论是在文献典籍还是在李白的诗中,古蜀国及古蜀国的这两位开国君主都由于年代太过久远又无史料实证而“茫然”了。当然了,随着四川三星堆遗址的进一步发掘,古蜀国和蚕丛及鱼凫终于可以不再是传说了。据文献记载,古蜀国最早的先王是蚕丛、柏濩(bóhuò)、鱼凫。这些帝王的名号怪异。名字怪异倒也罢了,传说其长相更怪异。蚕丛,又称蚕丛氏。传说他是位养蚕专家,蚕丛的名字便是由此而来。蚕丛最早居住在岷山石室中,后来为了养蚕事业率领部族从岷山定居于成都平原。传说蚕丛“衣青衣,劝农桑,创石棺”,以其伟大的胆略和超群的智慧,在成都平原发展生产和经济,铸就了古蜀国的历史辉煌。这位古蜀国最早的君王据说长着一对“纵目”。何为纵目?就是如螃蟹般眼睛向前突起。人的眼睛怎会长成这个样子呢?大约是对君王长相的夸大传说吧。偏偏三星堆遗址中就出土了铜纵目面具,面具的眼珠圆柱状长长地延伸出去,这应是蚕丛“纵目”的佐证了。蜀地缺盐,专家认为“纵目”可能是由于甲亢引起的眼球突出,古人不了解这种疾病,认为是神性的象征,是一种“圣人异象”。鱼凫是古蜀国第三代蜀王,夏商之际鱼凫带领蜀人再次东迁,成为蜀地奴隶制政权的第一位统治者。蚕丛教人养蚕,而鱼凫教人捕鱼,两位都是贤明的君主。关于鱼凫的存在,三星堆的一号祭祀坑中出土的金杖则被认为是鱼凫王的权杖,权杖上雕刻的鱼、鸟的图案,证明了金杖主人的身份,正是第三代古蜀王——鱼凫。“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的古蜀国云遮雾罩的历史在三星堆遗址发掘后终将揭开其神秘的面纱。文/广雅涨姿势古人的沐浴可不是洗澡,是神圣的礼仪!洗澡对今人来说,是最平常不过的卫生习惯和生活内容,但对古人来说,却不仅仅是清洁身体那么简单了,它关乎教化,关系礼仪,还有消除不祥,表达恭敬诚意的作用。事实上,古人洗澡不叫洗澡,称为沐浴。在古代,洗澡和沐浴是不同的。且看《说文》中对这四字的解释:沐:擢发也;浴:洒身也;洗:洒足也;澡:洒手也。其中的“擢”和“洒”大致就是现今洗的意思。也就是说,我们今天所谓“洗澡”,在古人仅仅是洗手洗脚,“沐浴”才是从头到脚洗全身的真正洗澡。所以,假如你穿越到古代说要洗澡,老祖宗大概只会给你个脸盆和洗脚盆的。与今天所不同的是,在古代,沐浴不是单纯的个人卫生问题,竟是礼仪法规。早在先秦时期,在达官贵人和读书人阶层渐渐形成了“三日一沐,五日一浴”定俗,也就是三天洗一次头,五天洗一次澡。到了汉代,朝廷更是把沐浴写进了《汉律》,对其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吏员五日一休沐。”不仅如此,沐浴还是非常重要的礼仪。沐浴斋戒——这四个字小伙伴们都听说过吧,古人在参与重大活动,譬如祭祀、觐见天子之前,先要静室素食斋戒,再全身沐浴一番,净身净心以表示对天地神灵祖先及君王的恭敬和诚意。沐浴斋戒是大礼仪,还有些小礼仪,譬如沐浴焚香。沐浴焚香干吗呢?弹琴呀,弹琴前先洗个澡,以收敛心神表示郑重。瞧瞧,沐浴这件事对古人来说,真是仪式感十足!另外,洗澡还被写入《礼记》中了,家中晚辈每隔几天要烧水伺候父母洗一次澡,每隔几天洗一次头等等,都有详尽的规定,给父母洗浴那是孝道。休沐、沐浴斋戒、沐浴焚香,还有汤沐邑——专门为诸侯臣子洗澡设置的城池。瞧瞧,在古代,沐浴是多么庄重神圣的事。当然,这样豪阔庄严的洗澡是属于庙堂贵族的,民间百姓无须讲究。但民间有民间的沐浴习俗,为条件所限,想来古时老百姓洗澡问题主要是在溪流池塘中解决的吧,这便有了“临河祓(fú)禊(xì)”的习俗,即在暮春三月到河中洗浴以祓除不祥,去病消灾。这便有了三月三上巳节把河流当作大汤池野外沐浴的浪漫风尚。魏晋时这种风尚慢慢式微了,变成了王羲之《兰亭序》中的水边游戏——“流觞曲水”。文/解语花知道吗成语“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与这部著名法典有关《汉谟拉比法典》石柱在美丽的两河流域曾经有一个古老的巴比伦王国。古巴比伦最杰出的国王是第六位国王汉谟拉比,他缔造了巴比伦帝国。根据泥版文献记载,汉谟拉比是一位聪明绝顶、精明强干的青年,颇具雄才大略,是古巴比伦历届国王中最出类拔萃的一个。他登上王位后,立即着手进行统一两河流域的战争。汉谟拉比采取了灵活的外交政策,首先与拉尔撒结盟,灭掉伊新;接着又与马里联合,征服拉尔撒;灭掉拉尔撒后,他又掉转枪口,挥兵直逼马里城下,迫使马里俯首称臣。这样,最后除北部的亚述,汉谟拉比基本上统一了两河流域,最后定都巴比伦。有一句成语叫作“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比喻用对手所使用的手段来还击对方,这个成语的起源与《汉谟拉比法典》有关。汉谟拉比在位时非常勤政,每天要处理大量的案件。许多人甚至把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也要拿来向国王申诉,汉谟拉比实在有点应付不了。是否有必要制定一些行之有效的法律条文呢?汉谟拉比思索了很久。经过仔细考虑,他让臣子把过去的一些条文收集起来,再加上当时社会上已形成的习惯,编成了一部法典。那时候没有纸张、书籍,为方便阅读和参考,他命令把法典刻在石柱上,树立在巴比伦的大神殿里,这就是著名的《汉谟拉比法典》。法典里有一条规定:两个自由民打架,一个人被打瞎了一只眼睛,对方就要同样被打瞎一只眼睛;被人打断了腿,也要把对方的腿打断;被人打掉牙齿,就要敲掉对方的牙齿。文/嘉文扒着门缝看历史两个互相“挖坑”的古人在春秋初期,齐国在国王齐桓公和大臣管仲的治理下,成为当时的超级大国,很多国家惧怕齐桓公的权势,拥护他为霸主。但南方的楚国,很不服气,时不时鼓动一些国家脱离齐国的盟会。齐桓公很生气,就联合各国诸侯攻打楚国。楚国一看大军压境,也害怕了,很快就认怂了。双方签了和平条约后,齐桓公准备带兵回国。在联合大军中,有陈国和郑国。陈国大夫辕涛涂对郑国大夫申侯说:“从楚国回齐国,如果走内陆,必定要路过陈国和郑国,这样咱们不但得管吃管喝,还要派人维持秩序,这几年经济形势不好,经不起这样的折腾。”申侯说:“现在郑国也是财政吃紧,几十万军队的吃喝拉撒可够咱们受的。”两人商议了半天,辕涛涂说:“不如这样,让他们走东边海路,就说这样不但能威慑沿路的蛮夷,展示霸主的威风,说不定还能收些进贡,一举两得。”申侯一拍大腿,说:“就这么办!”于是,辕涛涂去向齐桓公汇报,齐桓公听了很满意——中原各国都已知道我齐桓公的威名,南方蛮夷部落也得普及一下。辕涛涂出来,申侯又进去给齐桓公汇报,齐桓公说了辕涛涂的方案,申侯假装吃惊地说:“这怎么行!大家在外作战那么久,已经疲惫不堪,如果蛮夷部落发起进攻,我们可就无力招架了。不如从内陆回国,我们郑国给大家供应粮草。”齐桓公恍然醒悟,气愤地说:“确定如此,差点让那小子给带沟里。”齐桓公把郑国的虎牢城封给了申侯,把辕涛涂逮了起来。陈国国王求了情,齐桓公才把辕涛涂放了出来。回国之后,辕涛涂去郑国拜访申侯,他对申侯说:“您得到虎牢城,是莫大的荣耀,应加筑城墙,修建宫殿,这样才能让天下诸侯知道您的英名,陈国愿意给您提供无息贷款。”申侯一听不错,于是修城墙筑宫殿。没过多久,辕涛涂去找郑国国王说:“申侯被封在虎牢城,是齐国卧底吧,我听说他最近在修筑城墙,这是要反叛的前兆,到时候他与齐国内外夹击,郑国就离祸患不远了。”郑国国王听得直冒冷汗,马上把申侯抓起来处死了。所以啊,为人处世,谁也不要给谁“挖坑”,终究,给别人“挖坑”埋葬的还是你自己!文/书香遍野小典故孝顺的董永和天上的织女《搜神记》记载,汉朝人董永,家境贫寒,年幼丧母,和父亲一起生活,终日辛勤劳作。后来父亲去世,董永于是卖身为奴以换钱安葬父亲。主人家看他是个孝子,便给他一万钱让他去办丧事。守丧三年期满后,董永便打算回去主人家,做奴还钱。在路上遇到了一位女子,主动要求做他的妻子。于是两人一起去见债主,债主让董永夫妻织三百匹缣来抵债。没想到的是,董永的妻子只用一个月就织完了三百匹缣。董永的妻子告诉董永说:“我原本是天上的织女,因为你孝顺,天帝让我来帮你偿还债务。如今欠债已经还完,我就要回去了。”说完,织女就凌空飞去,后来织女生了孩子,又将孩子送回人间给董永抚养。文/百城阁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zp/58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