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和平鸟 >> 和平鸟的形状 >> 杨和平水墨之境2023年度中国当代书画
杨和平又名老瓶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安徽省书画院特聘画家
江苏省国画院特聘画家
个展
“水墨静物画展”,北京中国美术馆
“汉魏风骨作品邀请展”,深圳
“问花笑谁花鸟画作品展“,杭州
“惊鸿一瞥水墨画邀请展”,甘肃
“嫣然一笑·花鸟画展”,北京
“色彩的诱惑·杨和平作品展”,南京
“梦回大唐”·杨和平作品展,洛阳美术馆
“仓颉的情书——杨和平书法展暨新书发布会”,合肥时代美术馆
出版
《鸿爪雪泥》中央美术学院师生作品集
《老瓶水墨》画集
《嫣然一笑》作品集
《洛阳纸贵》作品集
《心画》作品集
参展
全国第四届山水画展
国际书法篆刻展
全国中国画展
世界文化遗产年国际美术作品展
盛世丹青中国画名家邀请展
第二届全国扇面画展
深圳国际水墨双年展
城市山水翰墨徽光—新加坡邀请展
江海交融—上海南京合肥美术作品联展
中韩美术作品联展
中国科技大学现代艺术中心杨和平、于波当代水墨画联展
论古证今—首届中国地域美术发展战略论坛暨当代中国画名家学术邀请展
艺术中国—中国画走进联合国邀请展
黄山云—安徽渐江国画院台湾邀请展
中国当代领军水墨画家北京联展相约三亚中国画邀请展
新海派、新徽派中国画名家邀请展
杨和平的作品,常给人一种“闲敲棋子落灯花”的意境。当你第一眼看到杨和平的画,就会被画面中那只呆萌的鸟所吸引。笨拙、可爱、有趣······这一类的形容词仿佛都能在它的身上看见。这只自然界中并不存在的鸟不仅映照了艺术家本人,更是带我们看到了他的童年世界。杨和平,一个不惧“迷途”的艺术家,直言艺术的创作路途应是一个不加预设的过程,没有刻意,纯粹地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在画面中展现出最真挚的情感。01充满童心童趣的创作之源
“有人曾问过我,你画的是什么鸟?我说是我心灵里的神鸟,是我的化身,是我的幻想。一开始画的有点像自然界的鸟类,后来觉得有些地方需要添一笔颜色,一个很奇怪的翅膀,再或者是头上加一个很有意思的头发,最后就变成了现在动物学里没有的鸟类,我画的蝴蝶、花卉也是如此。而这一切都源于我小时候母亲讲的故事,它把我从自然界带入到一个梦幻与神秘的领域,才有了这些奇奇怪怪的鸟。”杨和平少时生活在涡河之畔,作为老庄文化的发源地,大朴大素的创作源头正是来自于这条不起眼的小河。童年的他时常与家中兄长、姊妹渡至涡河对岸,与家中后院的景象不同,映入眼帘的是一些奇花异草,甚至还有偶然间从芦苇丛中受惊钻出的鸟。这些鸟也在他的脑海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没有惊慌失措的恐惧,更多的是对未知的好奇。当然,皖北小城的乡土风情、涡河对岸的自然风光、父亲从毛笔字开始的培养,母亲充满了民间智慧的剪纸手艺,奶奶与蝴蝶的“对话”、爷爷乱似鸟巢般的头发……这些都融汇成了杨和平画面中的经典元素,最终形成了他个人的符号。我们赏读杨和平的作品时,可以暂时搁置他承袭谁家技法、取自何种用笔等问题,只需跟随画面本身,与他一同进入笔下的奇乐幻境。“我曾经花了20年功夫学习传统绘画技法,后来才开始回归内在的探索。技法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自己的内心,因为艺术的本源与动力实际上是来自于内在的力量。”恩斯特·贡布里希就这样说过:“实际上没有艺术这种东西,只有艺术家而已。”可见,比艺术作品更重要的是艺术家本人。杨和平认为艺术应如同孩童的涂鸦一般,是跟随自己内心感受的创作。绘画作为一种有形式感的艺术,画家自己必须要有个人的符号,这一过程是需要不断锤炼的。杨和平坦言自己也因为技法与创作的问题经历过一段时间的挣扎,最后却仍然选择保留童年的稚趣。所以,在杨和平的作品当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每一笔色彩的赋予都是极具情感的。不同于古法的“随类赋彩”,杨和平的色彩来源于自然界的提取与混合。绘画要有绘画性,他更想表达自己的精神状态,他的“随类赋彩”是随自己的类赋彩,不是随自然的类赋彩。02艺术创作是不局限于时空的表达
清初石涛所提出的“笔墨当随时代”一直被国画界奉为圭皋。绘画的时代性这一话题似乎一直伴随古今中外的艺术家,而在杨和平的眼中,却认为优秀的绘画作品应该是没有时间界限的。如同众多的艺术家一样,杨和平在艺术探索的过程中也从临摹古代名作开始。他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染,但重点不是画了瓶花、大鸟、游鱼、器皿等花鸟画题材的内容,而是他想要传达庄子著作中的那种目纵千古,心横八荒的“逍遥游”精神。他崇尚老庄以素为贵,“大象无形”的艺术思想和人生观念,认为描头画脚,细细计较,不足为训,充其量不过是雕虫小技,乃丈夫所不为。除了传统的学习,日常生活中的思考也贯穿着他创作的始终。与杨和平的对话中,你会发现他风趣且童真的灵魂。例如,他认为,艺术的起源是娱神的,原始音乐是给神听的,原始舞蹈是给神看的。最早人类的饰物、文身和他们所创作出来的彩陶、岩画、石器等等都无不充满着不可知的神秘感和孤独感。而正是这种神秘感和孤独感,恰当暗合了艺术的本质和真谛。我们也不难发现,杨和平是一个在绘画上无拘无束,徜徉自由的人。正如他作品中的鸟一般,是个性的写照。在他的眼里,创作的核心是个人情感的表达,不局限于传统,也不顺应当代。03最好的创作状态是“迷路”
艺术道路的选择上似乎总是充满困惑和矛盾,杨和平的创作过程也是经历了“小鸟时期”“菜鸟时期”“老鸟时期”“呆鸟时期”几个阶段。当我们谈论到对于过去和未来的创作方向时,杨和平却用“迷路”来形容。“我常感觉自己如同置身于原始森林一般,里面是没有路的。你并不知道要往哪儿去,只有跟着感觉走,结果迷路了。但却让我看到了和预想中不同的风景——那样惊艳的奇葩异鸟;那样那样苍苍桑桑的巨树。虽然我一直在‘迷途’中,但这种感觉很好,因为它引领我到了一个更加迷人的地方。”杨和平直言自己并不愿设想未来的方向,虽然时而不知自己“迷路”至何处,但仍是遵循自己内心,希冀在作品中呈现最真诚的自己。“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杨和平一直在“迷路”中,一直在用绘画来记录生活的状态,呈现自己的喜怒哀乐。“真诚就是要发自内心,这点我们都要向儿童学习,如同三岁儿童去画画。他们很自信,很主观,用的色彩也不是‘随类赋彩’。而我们现在是向外看得太多了,向内看得太少。”简单、少欲的世界不会因为平静而不堪一击,它更像是一面宽大的帷幕,把琐碎的干扰摒弃在外。正如杨和平在对话中提到的:“天真烂漫是我师。”如果要用几个词来形容杨和平,那应该是:童真、细腻、浪漫、谦虚和不争。这细腻就源于他对过往时光里美好细节的记忆,对大自然、对生存有一种天然的情动于衷。与此同时,我们也期待“迷路”的杨和平带我们进入更多迷人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