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鸟

遇见现代艺术大师

发布时间:2024/12/2 13:38:50   

本文转自:北京日报

  刘垚梦

  毕加索《带鸟的步兵》(年)

  安迪·沃霍尔《彼得·路德维希肖像》(年)

  今年适逢中德建交50周年,正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展出的“永恒的温度——中国美术馆藏路德维希夫妇捐赠作品选展”,以61件(套)作品,立体呈现20世纪60至90年代欧洲和美洲的艺术面貌。展览中的全部作品都来自中德文化艺术交流的使者、“终生献给艺术的人”——路德维希夫妇,其中不乏巴勃洛·毕加索、安迪·沃霍尔、大卫·霍克尼等现代艺术大师的杰作。作为现代艺术的创始人、西方立体派绘画的重要代表,毕加索是一位反对战争、拥护和平的艺术家。他常以士兵自喻,并把守卫和平的士兵和象征和平的白鸽绘于作品中。展品《带鸟的步兵》是毕加索92岁高龄时创作的一幅经典作品,画中以立体主义的手法,描绘了一位年华老去的步兵形象。步兵脸上显出哀伤忧郁的神情,仿佛是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争的担忧。和平鸽是毕加索绘画中最常出现的主题之一,他曾三次为世界和平大会创作和平鸽。步兵、长剑、和平鸽的组合既是年迈的毕加索对世界和平的美好祈愿,也是他用艺术守卫和平的自我隐喻,同时也勾起人们对战争的思考和反省。

  彼得·路德维希曾于20世纪60年代逗留美国纽约,感受到消费文化势不可挡的冲击。于是,一批表现流行的、可大量复制的波普艺术风格的艺术作品,成为路德维希夫妇的重要收藏。安迪·沃霍尔无疑是其中声名最盛者,自20世纪70年代起,他经常为各国文化艺术与政界名人绘制肖像画,如美国第一夫人杰奎琳·肯尼迪、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影星玛丽莲·梦露,歌星“猫王”、迈克尔·杰克逊等。年,沃霍尔也为收藏家彼得·路德维希创作了一系列大型肖像画,亮相本次展览的其中一件作品里,在红、绿、蓝、白映衬的鲜明色块中,呈现出速写与相片交叠的画面效果。

  大海一望无垠的广阔和波涛汹涌的浪花总能勾起人们无限联想,也能激发艺术家的艺术创造。英国波普艺术家大卫·霍克尼的《横渡大西洋》以五彩缤纷的色调和梦幻新奇的造型令人眼前一亮。画中的一切仿佛是儿童绘本中的插图,充满了奇幻的天真童趣,但这一切又是画者对壮阔自然的“客观”描绘。在这件画作中,霍克尼颠覆了日常生活中人们对大海的刻板印象,向着传统的审美模式发起了挑战。

  20世纪60年代初,欧洲许多城市聚集了一群将“构建乌托邦社会”视为己任的艺术家。他们以新表现主义、自由具象、批判现实主义等各种艺术形式,表达着他们对传统与现代、战争与和平、东方与西方不同思想和观念的态度,以此蕴含他们对理想世界的美好想象。奥地利画家戈特弗里德·赫冷魏恩创作的《德累斯顿》颇为震撼——作品以画面右侧一位女性(实际上那是教堂屋顶上的一尊雕像)的俯瞰视角切入,表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到炸弹严重破坏的德累斯顿城。用画作为一座被战争摧残的城市写照,以此警醒人们珍视来之不易的和平。

  什么是艺术?艺术与生活的界限在哪里?自从后现代艺术出现后,奇特的艺术面貌屡屡挑战人们的传统认知。这些作品的风格流派常常难以界定,名曰新达达主义、抽象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不一而足。新一代艺术家们也开始思考“艺术该走向何方”“什么是好的艺术”等问题,他们尝试用来自生活司空见惯的材料表现艺术,试图打破艺术与生活的界限,以此摆脱传统艺术的沉重束缚,为艺术语言的拓展提供了诸多可能。就像展览中的作品《苹果》一样,一只硕大的青苹果外壳上用印有红黑两色字母的碎纸条包裹着,既令人熟悉又传达着某种不为人知的信息,造成一种“熟悉的陌生人”的审美体验。作品中仿佛融入了后现代艺术家的主观情绪和对事物的全新看法,其中所蕴含的诗意正等待着观众去解读。

  艺术不仅具有传达情感、表现生活的功能,同时也具有反映社会、批判文化的作用。莱比锡画派代表性人物伯恩哈德·海西希的作品《晚间节目结束》想象奇特,画作里的电视如同社会万花筒,折射出富丽堂皇的剧院、奋力博弈的球员、紧紧相拥的情侣、火光四射的战场,引人思考。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794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