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鸟

世英雕刻丨哲学的睿智与艺术的独创

发布时间:2022/6/3 15:11:24   

和我们一起看文明知中国走世界

在我们印象中,珠宝通常是凝聚着世俗浮华与人间烟火,价值连城,象征着高贵身份和显赫权势的奢饰和藏品。但珠宝设计大师陈世英的作品从理念上颠覆了这种惯性思维——珠宝也可以做成艺术,像绘画、雕塑、音乐那样表达作者的内心思绪,并提炼人生的深邃哲学。

从最初的水晶雕刻,到著名的世英切割;从硕大的钛金属珠宝,到创新独特的镶嵌技巧……陈世英的创意已经到了随心所欲、挥洒自如的境地。他的作品早已跳脱了匠气,其中既有中国写意式的自如与大气,也有工笔式的谨慎与工整。

世英雕刻

哲学的睿智与艺术的独创

撰文丨季欣支持丨首都博物馆

供图丨WallaceChanInternationalLtd

■年年有鱼

手镯

古有“鱼传尺素”之说,但愿年年有鱼,纵是片言只语,亦能一解相思之苦,更胜黄金千万。

哲学与艺术的探索之路

“陈世英先生运用光学、色彩学、冶金术、镶嵌术、切割术等学问与技巧,凭借精益求精、完美至上、推陈出新的工作态度,打造出一件件富有旺盛生命力的珠宝艺术品。原来,坚硬的宝石也可以雕琢出植物、动物和人物形象,讲述神界与凡间的精彩故事。它们通过变幻莫测的光线折射、柔和温润的肌理质感、千变万化的棱角造型给人如痴如醉的视觉享受。

凭着对人生、对世界的细腻品味,陈世英不仅让宝物熠熠生辉,还给它们灌注活的灵魂,令璀璨珠宝隐藏如梦似幻的哲学道理。”

——中国首都博物馆馆长郭小凌

在见到陈世英本人之前,最先见到的是他的作品。从最初的水晶雕刻,到著名的世英切割;从硕大的钛金属珠宝,到创新独特的镶嵌技巧……他的创意已经到了随心所欲、挥洒自如的境地。很难用“匠心独运”这个词来形容陈世英,因为他的作品早已跳脱了匠气,其中既有中国写意式的自如与大气,也能看到中国工笔式的谨慎与工整。

谦逊和气是陈世英给人的第一感觉。他完全没有美国宝石协会贝克总裁口中“披荆斩棘者”的锐气。月牙白色的中式中卦,配上长长的胡子,倒有几分道骨仙风的味道。

■陈世英为台湾一家寺院制作了一座佛牙舍利塔。设计这座舍利塔涉及了冶金、光学、力学、内雕等九大工艺。

年陈世英出生于福州,年他与父母一起来到香港。由于家庭贫困,陈世英小学没毕业就辍学做工。年16岁的陈世英开始学习传统雕刻。可是不到10个月,他就选择离开。当时陈世英跟师傅定的学徒时间为3年,加上补师和谢师的时间一共是6年。但陈世英在师傅那里学习不到10个月就离开了。从此他再也没有拜过老师,开始自己练习雕刻。

离开师门时,陈世英并没有掌握什么过硬的本领,但这并不妨碍他的大胆实践。陈世英的第一个作品是以石头为材料雕刻的美女。整体感觉硬梆梆的,达不到一个基本工艺水准,因而根本就卖不出去。由于手艺不精,最初陈世英的生活总是徘徊在温饱线的水平,但是他始终没有放弃学习雕刻。为了提高雕刻水平,他白天工作、晚上去学习画画和雕塑。边学边雕,让陈世英的雕刻技艺有了明显的进步。28岁的时候,他对于传统的雕刻技艺已经非常熟练了,但是他所雕刻的题材还属于大多数匠人雕刻的范围。这在竞争激烈的香港很难出人头地。他的工作室在房子的顶楼,由于空间狭小,陈世英经常是累了就睡在工作室的屋顶上。这样的生活状态,让他遭遇了人生的一次重创。一天他忽然发现自己的半边身体不能动。半身不遂对于凭手艺吃饭的陈世英来说,简直就是致命的打击,更何况那时候他还很年轻。人生到了一个瓶颈,陈世英不知道如何才能生活下去。从他的作品《无名的挣扎》中,不难看出他那时候的心理状态。虽然眼中一片黑暗,但不畏黑暗的意志和力量让他最终摆脱了病魔。经过半年多的治疗和锻炼,他竟然奇迹般地痊愈了,而且没有留下任何后遗症。

■无名的挣扎

雕刻在工艺上,是一次人体肌理的探讨之旅;一双充满力量的手奋力挣扎,誓要撕破黑暗,冲出藩篱。作品将主人翁挣扎的过程呈现,由瑟缩一团到冲破藩篱,不断的挣扎,将人面对前景不明时内心的恐惧渲染出来。

从病痛中走出来的陈世英开始钻研西方的雕刻技法。没有钱买资料,他就到香港的墓地去临摹墓碑上的雕刻。陈世英对于西方雕刻艺术的学习几近着魔,尤其是对光的敏感度尤为着迷。

随着眼光越来越敏锐,陈世英开始选用西方人喜欢的水晶作为雕刻材料。有着十几年雕刻实践的陈世英,其作品渐渐地受到人们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403.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