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鸟

刘清平随笔人性逻辑10林子大了的鸟效

发布时间:2022/7/12 14:01:17   

由于“人是万物尺度”的缘故,人们有关好坏对错的价值评判,总是包含丰富的歧异性,彼此不同。

刘清平随笔

人性逻辑10.林子大了的鸟效应

这个标题有点陌生,以及古怪,因为它是俺老汉绝对原创的全新发明,从“林子大了,什么鸟儿都有”的金句中提炼出来,有时还会再浓缩,减成“林鸟效应”四个字,用来描述一个既常见,又重要的现象:由于“人是万物尺度”的缘故,人们有关好坏对错的价值评判,总是包含丰富的歧异性,彼此不同。

温馨警示一点:严格说,“歧异性”是有别于“多样性”的。像好坏的多样性,就是指人生在世,有着好坏价值的东西(又叫“价值对象”“价值客体”,当然不见得都是客观的,也有很多是主观的),五花八门,光怪陆离,不一而足。

前面谈到的五大领域之分,道德、认知、实利、信仰、炫美,只是从需要出发,暴露了好坏多样性的冰山一角,因为每个领域里,还有更为眼花缭乱的对象,能让相关需要得到满足。比方说,炫美领域里,西方音乐的名目下,就有交响曲,咏叹调,室内乐,古典派,现代派……等等,你数一遍,也要花点功夫,不是?

如果说“多样性”偏重于价值的客体方面,“歧异性”就偏重于价值的主体方面了,因而等于把“人是万物尺度”的说法落到了实处:就像古希腊理性哲学家无端指责的那样子,一旦把智者派的这个理念贯彻到底,势必出现“人人都是尺度”的局面,公有公的尺度,婆有婆的尺度,嗯哼。

这样子看,“歧异性”和“相对性”的意思,就比较接近了,都是旨在指认“人们对价值的评判诉求存在分歧差异”的简单事实,文言又叫“人际歧异性”:对于同一个价值对象(比方说下雨天或同性恋),你声称是好的,值得意欲,我认为是坏的,讨厌反感,他则无动于衷,觉得既说不上好,也说不上坏……

两个概念的不同在于,“歧异性”同时还试图指认,“同一个人的评判诉求存在差异分歧”的简单事实,俗话或曰“一己歧异性”:对于同一个价值对象(比方说同性恋或下雨天),你昨天认为是坏的,今天就改变主意,觉得是好的了……

当然啦,这样子说,并没有否认,评判诉求中,同时还有“一己共同性”,以及“人际共同性”,如张三一生中一直暗恋,上小学时一见钟情的同一个姐们;李四和王五肚子咕咕叫的时候,不约而同地宣布,冒着热气的白馒头是个好东西。

西方哲学常说的“共同好(共同善)”,也能再细分成“团体好”和“群体好”,分别指那些为某个团体或人类群体的所有成员,一致意欲的好东西,如信仰基督,就是基督徒基于共同的灵性需要,一致意欲的团体好;水和空气泛泛而言,构成了全人类基于共同的实利需要,一致意欲的群体好。

现实生活里,不管是“英雄所见略同”的共同性,还是“好汉各有所爱”的歧异性,都有重要的效应,尤其会直接影响人与人的互动。一般说,要是人们对某个东西的好坏价值达成了共识,往往会步调一致地从事行为,甚至追求“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和平共处;但要是出现了异议,就容易导致“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吵架开打了,甚至走向“你要是不死,我就活不成”的不共戴天。

不过哈,尽管如此,我们并没有理由,就把共同常常通向和谐,歧异常常引发冲突的一面绝对化。如同后面要解释的那样子,许多情况下,不同人们的一致共识,也会造成他们的张力抵触;彼此不同的异议歧见,也能维系他们的共生统一;因此我们没法子一概而论,断言共识一定通向和谐,歧见一定引发冲突。

虽然共同性和歧异性的意义,同样不容忽视,不可低估,人性逻辑的聚焦点,没有放在共同性上,而是放在了歧异性上。头一条理由在于,并非共同性,而是歧异性,展现了人生在世的绚丽多姿,魅惑无穷。无论如何,假如一个人生下来,总是感情专一地始终意欲某些东西,厌恶另一些东西,没有任何变化,尤其是假如大家伙不约而同,全都想要某些东西,反感另一些东西,不见丝毫分歧,这世界该有多么单调苍白,枯燥乏味啊?考虑到这一点,自然是好坏的歧异性一面,要比好坏的共同性一面,更值得我们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599.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