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鸟

唐朝第二个郭子仪,为大唐继命二十年,却鲜

发布时间:2023/1/12 14:50:04   
白癜风治疗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nzhm/130903/4249431.html

唐僖宗广明元年()十二月上旬,李儇逃出长安的七天后。

在去四川之路一个叫骆谷口的地方,郑畋将李儇截住了。

在见到李儇后,郑畋马上冲了上去,推开左右护卫的士兵,一把抓住了李儇的马头,然后痛哭流涕。他不能像马嵬坡的兵将指责唐玄宗那样去指责李儇,毕竟李儇还刚成年,眼下这个局面,他的责任并不是太多,更重要的是,李儇已经心慌意乱手足无措,无谓的指责只会增加李儇的负罪感。

所以,郑畋把责任都揽到了自己身上,他流着眼泪说:“都是我们这些宰相大臣害了陛下,才有今天这样的局面。我实在是个罪人,请处死我以示惩戒。”

李儇摇了摇头,西奔的路不好受,这会的他已经灰头灰脸,满身狼狈,可是,他的大脑还是清楚的,知道要是以前采郑畋之言,何至于今日之祸。

他说:“这不关你的事。”

说完李儇朝后面看了一下,又加了一句:“现在敌人十分猖狂,爱卿一定要守住关口,不要让他们冲过来骚扰我。”

郑畋问:“陛下,您真的不到凤翔主持大局吗?”

李儇摇头:“不去了,朕要先去兴元召集兵马。”

听到这句话,郑畋已经明白,皇上已经下了奔蜀的决心。于是,他拿出了B计划。

B计划的核心是要李儇将临机决断权交给他。

如果你真的要走,请把你的权力留给我,我可以拿去招兵。

郑畋需要一段话来打动李儇。

在说这一段话之前,我们先看看前面潼关守将张承范给李儇去的求援信,我们知道后面,李儇并没有及时给潼关发去一兵一卒。

张承范败在了自己的说辞上,他的通篇信里,只有绝望,只有悲哀,充斥着如果没有兵,潼关必将怎么怎么样,长安必将怎么怎么样,大唐必将怎么怎么样。这表面上是警示,却实际上起到了暗示作用,就是这些结果必将发生,就是派兵也不一定能避免,所以李儇在接信后,反而坚定了西奔的决心。

美国佬教育小孩,第一必定是先用鼓励。

郑畋用的就是鼓励之法,现在的皇上已经悲观到极点,再警示也没有什么用了,所以,他反其道而行。他说:“陛下,你放心,有我在凤翔,决不放过去一个草贼。”

说完这句话后,郑畋停顿了一会,他观察到李儇脸上露出了欣慰之色。

郑畋马上抛出了后半段,这是关键的一步,没有这一步,他就没有办法实施以后动作。他说:“蜀道艰难,有什么消息不能及时送达,请陛下给我便宜从事的权利。”

李儇马上答应,这段谈话已经太久,谁知道屁股后面会不会有敌军在跟踪追杀。他说:“只有对国家有利的,你可以随意去做。”(苟利宗社,任卿所行。)

好了,现在自己可以招募士兵,可以修城池,打铁造兵器,可以收集在关中溃败下来的唐军,可以号召其他藩镇,可以用朝廷的名义任命军官,甚至可以联络吐蕃党项。

郑畋松开了手,放李儇走了,在望着李儇慌乱奔走之后,他从来没有感觉自己的肩有这么沉重。

再见皇上,你给了我信任,我会还你一个希望。

现在,郑畋有了皇上的反攻许可证,接下来要进行第二步:说服军队抵抗草军。作为一名文官,军权并不在他自己手里。

凤翔市政府办公室。

郑畋兴冲冲地回到办公室,他的内心充满了希望。他相信,大唐气数仍存,只要四方响应,战士云集,一定可以重振天朝威严,夺回国都长安。

他马上召开军队的将领开会,要商量一下行动计划。所有的人都来了,这些军队将领已经听说长安失守,也知道郑大人到外面去接皇上去了。

郑畋说同志们,我有一个坏消息,也有一个好消息,你们要听哪一个。

下面无人响应,郑畋有些尴尬,他清了清嗓子,接着说:坏消息就是皇上他老人家决定到兴元去统筹兵马,就不到咱们凤翔来了。

郑畋停了一下,下面开始窃窃私语。郑畋表示,很多人抱着看稀奇看古怪的心理想看看九王之尊是什么样子呢。毕竟龙颜不是谁都可以瞻仰得上的。

其实,也就一青年,没啥好看,郑畋在心里念叨。

他咳嗽一声,使会场安静下来,接着抛出了好消息,他有把握自己把这个消息说出来后,大家绝对会十分兴奋。

郑畋说:但皇上已经把临机专断权交给了我们,我们可以召集关中兵马,号召天下藩镇,齐攻长安,到时,就是各位建功立业的大好时机。想想看,你们就是救难大英雄啊!

郑畋高兴地看着手下的将领,他希望能听到山呼万岁的声音,然后群情激烈,大有立马出征之意。

可是,他听到了一片嘘声。

什么?皇上让我们去收复长安。这不是笑话嘛,我们凤翔能有多少兵力去与草寇的六十万大军抵抗。

他们全部摇头,说出了自己的打算:草军现在气焰正盛,我们不要当出头鸟,等别的兵马动了再说。

他们劝老大:咱们学得个乌龟法,得缩头时且缩头。

这个不新鲜,我们已经听过许多次,正是所有藩镇的军队都抱着看热闹,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指导思想去工作,才让黄巢轻易入京。

在众将士的怯懦里,郑畋的心一点点在变凉,他本来以为自己的这些将领可以倚重,在这些日子里,他领着这些人训练士兵,演练阵法,不就是为了今天能救国于将倾吗。却是到了用兵之时,所有的人都在打退堂鼓。

他一急之下,猛然站立,大声说道:“难不成你们要我投降贼寇吗!”(诸君劝畋臣贼乎!)

郑畋的愤怒如火山喷发,却是在说完这句后,发生了让大家措手不及的事情。

郑畋昏倒了。

他已经老了,在这一年,他已经将近六十,作为一位下过乡,流过放,受过刑的人来说已经是垂暮之年。这时,愤怒悲伤会同热血冲上脑门,他感觉头昏目眩,轰然倒地,倒地时,还砸在了栏杆上,将脸伤得血淋淋一片。

他这一昏,错过了一场重要的宴会。

在他昏了没多久,凤翔来了一群客人。

这是从长安来的大齐政治工作团。他们给凤翔将领们带来了齐国皇帝黄巢的赦罪书,上面写着:天下是我黄巢的,也是诸位的。我们可以齐心协力地共创一个属于大齐的新天地。

这些说辞打动了很多人,这些政治工作团所到之处,唐军无不纳款投降。现在,他们要来收服凤翔。这是一个关键的地点,占领凤翔,就等于堵住了李儇的归路。

所以,他们来了数百人,一来就把凤翔将领给镇住了,等公布合同内容。凤翔军队立马同意,何苦呢,打打杀杀的,破坏和平,影响和谐。

可还有一个问题,谈判方的老大郑畋已经昏倒在床,没办法签署合同。

这难不倒他们,他们商量之后,找了一个善于模仿郑畋笔迹的人,替郑畋在合同上签上了名字。

谈判取得圆满成功,接下来当然要举行庆功会,为了助兴,凤翔的军官们请来了音乐班子。

当音乐响起,欢乐的气氛弥漫开来,最快乐的当是长安的来客,任务顺利完成,唐军都是软羊羊啊。

他们笑了,得意地笑了。

这笑声很刺耳,凤翔的军官很伤心。史书上记载他们是听着音乐开始悲伤起来。庆功的音乐应该是欢快的,怎么会让人忧伤呢。我想,正是这欢快的音乐触动了这些军汉的心灵。那是什么样的音乐啊,是唐玄宗与著名音乐家李龟年作的曲吗,是玉环与李白在被窝里填的词吗(罪过,最近看了戏说的玉环,搞得有些爱胡说,喜亵渎了)。

这些华丽的乐章是大唐盛世的见证。现在,我们却要用她来取悦低劣的反贼,要用她来埋葬伟大的唐朝吗?

他们终于从内心深处唤醒了自己的羞耻心。

他们忍不住哭泣出声,低头挥袖抹泪。

草军使者莫名其妙,这是干什么呢,刚刚气氛还那么好,怎么说变就变了呢,他们问这些流泪的大汉有什么不对,对方回答:“我们的头头郑畋突然得了重病瘫痪在床,不能参加如此盛会,所以想起来有些伤心罢了。”

草军使者放心了,原来如此啊。

他们吃完饭又匆匆上路,天下还有许多没有臣服的地方,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小姐们赶场子也不过如此忙而已。

第二天中午,郑畋醒了过来。他摇了摇昏沉的头,步出了房间,大脑里空白一片,茫然不知所措,又似堵满了东西,说不出口,倒将不出。

这时,他的随从前来问候,顺便向他报告了昨天齐国使者团前来招降的事情。

郑畋的内心无比绝望,我的将领们已经做了降兵?!我还被投降了?悲乎!大唐的恩泽已经被人遗忘,再没有人愿意为它流血奋斗了。那我活着还有什么意义,我是不是该追随刘瞻前辈而去呢?

正当他在想是饮毒酒好还是上吊好时,他又听见随从无意加了一句:“将领们都哭了!”

郑畋奇怪,哭什么?这些懦弱而不知忠义的人哭什么?难不成草寇在为难他们不成?

接下来,这位随从的每一个字都在拨动着郑畋的心弦,随从说:“将领们听着当年李龟年做的曲乐都不禁哭了起来。”

什么?!他们是因为这个哭泣吗,他们是因为想起了我大唐雄风而哭吗?郑畋紧紧抓住这位随从的手。

他得到了肯定的回答。

郑畋仰天长啸,尽抒胸中积蓄的闷气,随从不解,自己的领导刚刚还是一个萎靡不振,行将就木的迟暮老人,怎么突然间就如雄狮初醒,气冲云霄呢。

他不知道,自己的上司已经看到了人世间最宝贵的东西。

郑畋没有理会随从面若呆鸟的惊诧样,他大叫,拿纸墨来。随从连忙去办,行至半路,郑畋却唤:“慢,不用了。”

随从回头,只见郑畋摆开衣角,扯住一撕,裂下一块长布来。紧接着,郑畋将手指伸进嘴里,牙关一闭,鲜血顿涌,染红了那根因激动而微微颤抖的手指。

郑畋裂衣为纸,以指代笔,用血行墨,不过一会,他的才华,他的激情,他的忠义尽在那白如雪的衣帕上。

郑畋将血书交给随从,吩咐道:“迅速送到皇上的行营。”

他给李儇送去了希望,他写道:人心尚在,大唐有望!

唐僖宗广明元年()十二月中旬。

骆谷小道。

在郑畋写血书的时候,李儇正在骆谷狂奔。

骆谷是进川数道中最难走的路之一,但它是最近的,离长安只有一百公里,整个长度亦只有二百多里路。

逃亡之路,唯近不破,唯快不破。李儇在谷口应付了郑畋,就一头扎进了这条密林中的羊肠小道。他马不停蹄,食不厌粗,夜不安寝,现在时间对于他来说,就是生命。

可如果李儇知道死敌黄巢并没有把他放在眼里,他就不会把自己搞得这么狼狈了。那位长安新老大正在忙着安排登基事宜,压根就没有派兵前来追杀。

丧家之人素来可怜,现在的李儇头发凌乱,面目被流下的汗水冲出黑一道白一道。如果把他身上那快被乱草荆棘割裂的衣服除下,大唐皇帝就活脱一四川猿人。

他还不是最可怜的。

最可怜的是他的弟弟,一个随他一起西奔的小王爷。

这个小王爷是幸运的,因为跟李儇是同一个母亲所生,才捞到了这张末世船票,从而跟着自己的哥哥进入了西游班子,得以一起逃往成都,其他的皇族成员,正在长安被黄巢像割草一样清除。

可是,他实在有些走不动了。

这是一个未满十四的少年,骆谷的道路狭窄,草木横生,他跟在队伍的后面连奔带跑,双脚已经磨出血泡。

他决定找逃亡总指挥田公公想想办法。

田公公在喘大气,他的身体不太好,都怪这些年自己只顾着捞钱,忽视了体育锻炼,看来以后有空还是要跟皇上多打打马球什么的。

对于以后,田公公充满了希望,只要越过骆谷,进入四川。那里是他的地盘,他的哥哥已经做好一切的准备在成都成立一个小朝廷。

他擦了擦汗,叫道:大家快起来啊,草寇就在我们后面。。

可是,他被人扯住了。

少年王爷扯住了田令孜的衣角,求道:田公公,我的脚全是血泡,给我一匹马吧。

田令孜突然生出一股怒火,他早就告诉皇上了,跑路是件严肃的事情,人多坏事,怎么可以将一个少年带在路上呢?皇上非说一母同胞,血脉相连,况都是孤苦长大,弃之不忍。

那好吧,就一起走吧,可是这个不知好歹的家伙还找自己要马。

他一阵暴吼:深山野林,哪里给你找马去。快走!

声破长空,惊起野鸟无数。田令孜转身离去,他还要去关照皇上路上要小心一些。至于这小子,爱死不死。

他不知道,他已经为自己树下了死敌。当自己背对身去时,这位少年眼冒出愤怒的火光。

阉人,都是你们毁我大唐基业,欺我堂堂皇室,总有一天,要让你全数血偿。

这个少年王爷叫李杰,另一个名字可能更为人熟知:李晔。后人给他的庙号是唐昭宗。

唐僖宗中和元年()二月上旬,凤翔(陕西凤翔县)。

初春还寒,北风依旧,可凤翔节度使郑畋的内心是温暖的,一如院外冒出的新叶,充满希望。

此时的郑畋在写信,他挥墨如剑,运笔如刀,笔走如蛇行,走纸如跃马。不一会儿,信写就。

他扔下笔,长呼一口丹田气。

他对自己的新作非常满意。这封信他早就想写了。

在两个月前,郑畋及时抓往军队干部的思想萌芽,成功说服军队将领与自己歃血为盟。定下反攻长安的大计。

在统一了思想认识后,郑畋却没有匆匆行动,反而跟长安齐政府保持了联系,时不时地还写两封信到长安歌颂一下齐国皇帝黄巢。

一切都不能太冲动,在没准备好之前,只能收起锋芒,装装矮子。直到自己的肌肉鼓起,拳头握紧的那一天。

这一天,终于到了。将已至,兵已齐,是时候跟黄巢摊牌了。郑畋写下了这一封信。这是一封公开信,给黄巢的,也是给天下人的。

信很长,这里简单介绍一下大纲,如果喜欢古文的,也可以去《旧唐书·郑畋传》里找一找,信里才华飞扬,证明十八岁进士名不虚传。

信的一开头,称号长得吓死人:凤翔陇右节度使、检校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充京西诸道行营都统、上柱国、荥阳郡开国公、食邑二千户郑畋。都赶上现在的社会名人了,可是,郑畋不是图虚名的人,他挂这么长的封号只是证明一点:我是大唐的正式代表,这封公开书言出有名。

这是一封精彩的公开信。内容分三段。

第一段,他从唐朝的伟大开始说起:我们拥有辉煌的历史,十八位帝王的伟业(十八帝之鸿猷),三百年皇恩浩荡(三百年之睿泽)。现在大唐有了困难,我们不用悲观,也不要奇怪,以前大汉朝仍然兴盛。也有王莽这样的奸人,夏朝没有衰败,亦有后羿这样的贼子。天下从来不乏妖孽,但亦有忠贞之士。亲爱的战友们,请鼓起勇气。

第二段证明文人骂架才是最狠的。他将黄巢骂得体无完肤狗血喷头而通篇无脏字。如果想以后横行菜市场,舌战群雄,可去翻看原文,学学郑畋用之乎者也骂人,本文劝人为善,讲究文明用语,就不再复录,但你可以相信,要是把这些骂词安在唐僧的头上,唐僧也会生出三丈无名业火。

第三段,是吓唬人的,具体意思是皇上马上就要出蜀,淮南高骈也将要调动兵马,北有党项,西有吐蕃,十八路兵马正在磨刀霍霍,只待时机一到,就要冲进长安,斩杀黄巢。

这件事件史称“郑畋传檄”。

郑畋要鼓舞天下的士气,他知道李儇一时半会是不会从四川出来的,高骈更不会烟花三月出扬州。天下兵马亦吓得成了沉默的大多数,可是,没关系。就让自己来做特立独行的另类。

发出这封公开信后,郑畋需要一场胜利来向天下人证明,草军不过是纸老虎。

这个机会很快就会来,郑畋自信看到信后的黄巢一定会大怒,然后上门给他送战利品。

可当黄巢看到这封信时,他的第一反应竟然不是生气,而是莫名其妙,这不能怪黄巢反应迟钝。只能怨郑畋以前演得太好了,长安档案库里还有郑畋的亲笔投降书。柜子里有郑畋送来的颂歌,怎么会这么快就翻脸不认人呢?

黄巢认为,这肯定是一封伪信。为了证明这一点,他决定派一名使者到凤翔问个究竟。

这一下,把郑畋搞得哭笑不得,看来,自己前后反差太大,这些草军领袖有些不适应。没关系,我用行动证明给你看。郑畋一板脸:将这个长安来的贼人拖出去斩了。

使者被杀的消息传至黄巢,大齐皇帝终于怒了。

郑畋啊,郑畋,朕好心与你沟通,你却是个变态,那不要怪我宝剑无情了。

愤怒的黄巢翻出郑畋的来信撕了个粉碎,正式宣布不共戴天,然后请出大将尚让,点好兵马五万,挥师凤翔。

我想轻轻地问一声:五万兵马够吗?

黄巢认为够了。五万兵马一至,必将摧枯拉朽,横扫凤翔,生擒郑大嘴巴。

尚让表示同意,他甚至觉得这样的小案子叫朱温同志去就好了,可是朱温同志那会正准备攻打邓州(河南邓州),以防守襄州的刘巨容,抽不出时间,只好劳尚让的大驾了。

当过高地估计了自己,而对敌人又一无所知时,失败的种子已经埋下。

在黄巢尚让的眼里,郑畋不过一个比较幸运的才子(相对于中举而言),论打仗差N个档次。况且他的军镇凤翔是二流的城市,能有多少兵马。

可惜他错了,错得离谱。他忘了事情在变,更应该要想到郑畋离他这么近,还敢这么明着挑战他,必有所倚!

郑畋已非当日凤翔儒生。今日的郑畋是关中唐军反攻长安的一面旗帜,而凤翔则是唐军汇集之地。在这两个月里,郑畋深挖洞,广积粮,招募士兵。打造兵器。又派去工作组前往各地招抚兵马。

很快,他的凤翔就汇集了数万兵马,这里面,有一部分是神策军。

我们来看看唐朝的神策军。这原是唐朝玄宗年间大将哥舒翰的部队番号,后来辗转进入长安,成为禁军,并为宦官所掌控,成为太监把持朝政的军事保障。一开始神策军只限于京城内的防卫部队,可神策军领导都是大太监。跟唐朝大老板皇帝走得近,关系铁,自然下面的部队福利好,工资高。到了后来,长安附近防卫部队都要求被兼并。

这样,神策军分为了两部分,一部分是长安富二代组成的京城禁军,我们已经见识过,他们充其量只是一只混混集团,吃白食打群架是其主要工作内容。

另一部分不一样,他们是驻守在长安外围的正式军队。平时要训练,有时还能拉出去实战一下,他们是有战斗力的军队。

在李儇西奔后,他们失去了大领导,无人指挥。正好被郑畋所召,于是纷纷向凤翔靠拢,成了反攻长安的中坚力量。

好了,现在兵马齐整,是时候打响反攻长安的第一炮了。

郑畋没有等草军打到凤翔,在得知草军出击时。他领兵出城,在现在的陕西岐山县境内一个叫龙尾陂的地方驻营候敌。

草军五万大军来了。

唐僖宗中和元年()二月,黄巢称帝三月后,龙尾陂,长安与凤翔的半路。

长安失守后,唐军与草军的第一次大规模交锋。

这场战对郑畋来说,只许胜不可败,一败,草军顺势占领凤翔,就可能会进军成都。

可对草军来说,这只不过是一次随便的出游,到凤翔那块地皮上打打兔子(郑畋),顺便篓篓草,打打劫什么的。

一边是有必死的决心,一边是假出差之名闲游,一边是对敌我形势了如指掌,一边是稀里糊涂,连敌人有多少兵都搞不清楚。

不用打,胜负已分。

更何况郑畋还为草军准备一个了埋伏,我们前面已经分析过,凤翔的兵力比尚让只多不少,就是硬拼,在兵数相同的情况下,唐军的职业化军人还是能占上风的。可是,儒将打仗不耍点计谋的,都白瞎了那么多年寒窗苦读了。

郑畋叫来一个叫李昌言的牙将,此人骁勇善战,郑畋颇为信任,他给李昌言安排了一个任务,然后自己领着数千人跑到一个山冈上。

光秃秃的山,连兔子都藏不了一只。而且地方很大,郑畋搬了张凳子坐好,看了看左右,左右工作态度很认真,左青龙右白虎地把郑畋围在了中央,郑畋摆手:别,离我远点,不要靠那么近。

郑畋下令,散开,都散开,人与人之间给我保持个三四米的距离,

远远望去,这是一伙毫无组织毫无阵法可言的军队。

郑畋要的就是这种效果,可是草军也不是呆子,为了让敌人相信,他们又到处坚旗子,故意弄出一个虚张声势的样子来。

草军来了,长安以西的这块地皮,他们还是第一次来,新鲜得很。到了龙尾陂,初看对面山上,尚将军还吓了一跳,敌军这么多啊,满山冈啊,可等他仔细一看,他笑了。他的视力很好,裸视当在一点五以上,不用费眼力就看出了,对方旗多兵稀,这完全是吓唬人嘛。

尚让放心了,早听说敌军的老大是个老儒生,只会念念唐诗,根本没打过仗。现在他相信了,这种小伎俩怕是这位老书生临时翻了翻兵书,才搞出这么一个阵势来。

书生多赵括啊。

好吧,敌人在前面送死,我们就不管客气了,兄弟们上吧。尚让同志一冲动,军旗就挥了出去。

可是草军很有体育精神,一看,对方兵这么少,阵法也随便得很,我们也不能太认真了。不然赢了也没面子。所以,他们的阵列也渐渐松了开来,渐渐地,三人成群,四人成堆。

他们敲着鼓踏歌而行,要不是穿着军装,倒像是去抢亲的队伍,当然有个别草军败坏分子本就打算去凤翔抢老婆的。

郑畋很紧张,他的紧张不是来自胆怯,而是来自兴奋,等对方一步步走入了埋伏圈,他朝旁边的随从点点头。

山冈上的军旗马上挥动了开来,这是无声的战鼓,这是飞舞的彩云,当然,这更是一个信号:动手!

唐军伏兵四起,

草军大叫一声:中计!连忙撤兵,却看到一个人持长矛,领雄兵,从后面截杀过来,这个人正是凤翔牙将李昌言。

……

战斗结束,草军大败。死二万余人,伏尸数十里。这场战斗在史书并没有详细记载,但从尸体的分布之广来看,草军是溃败,很可能一看不对,叫声风紧扯乎,就纷纷向后逃跑,被人家从后面追杀了数十里。

这是草军自渡淮以来第一次遭到重挫,从表面上看不过损失二万兵马,可是从信心上,他们已经将渡淮以来用不败建立起来的威慑力丢得一干二净。

唐朝的反攻正式拉开序幕。

唐僖宗中和元年()二月底,尚让从龙尾陂败退后的十天后。长安。

唐军趁胜在向长安合围靠拢,而祸不单行,长安城内已经乱成一团。

此时的长安,按说已经是草军的长安,大齐的长安。可城内还有一些前朝余孽在搞复辟,经常攻击大齐政府。

对于想变天的人,大齐第一高官尚让决定认真对付。一认真,他就在长安城内搞了一次坑儒活动。

这不是一个单独的事件,它表明了大齐文化战线战略方针的走向。为了把黄巢的文人政策说清楚。我们得回到两年多前。

唐僖宗乾符五年()八月,福建莆田。

那时,黄巢刚从中原转移出来,在翻山越岭摆脱了追兵后,他们进入了福建。打地主斗土豪搞得不亦乐乎。

在一天的傍晚时分,他们到了莆田国欢镇黄霞村。进了村之后,草军直赴这里最大的地主黄璞家。

一位草兵举着火把,准备先搞个火攻,将地主们赶出来。在这位大兵正要用火把点燃大门时,一只大手伸了过来,将他的手握住。

阻止他的是草军领袖黄巢,他一脸严肃,对这位大兵说:“这是大儒的家,我们不得骚扰。”

于是,草军熄掉火把,绕道而行。黄璞家在睡梦中逃过了一劫。

这让许多的草兵百思不得其解,我们搞革命工作,不就是要打倒这些地主恶霸牛鬼蛇神吗,这个黄家在这一带是豪门大户,有屋又有田,生活乐无边,正是我们平均的对象。

在放过黄家的第二天,军中突然流传开一句歌谣来:逢儒则肉,师必覆。这是一句恐吓词,杀了儒生,草军就会完蛋。

这当然是著名民歌作词家黄巢的新作。

在黄璞事件以后的两三个月里,读书人受到了优待,被草军抓住以后,要是能咏上一句床前明月光,立马就能回家探故乡。

原来,念唐诗是可以救命的!

这件事情成为一时的美谈,英雄敬儒士,草军爱书生啊。附近的村民经常用这件事来教育子女:还不快去读书,书中自有救命符。

黄巢突然对儒士格外照顾不是没理由的,他正想一个重要的问题。

在历史的长河上,我们看看那些成功人士,他们的身边都有一些杰出的谋士,刘邦有张良、萧何,刘备有诸葛亮,李世民有房玄龄。可黄巢一个也没有,他身边有的是打仗不要命的主,可是,要找一个读了书能出鬼主意的实在抱歉。

于是,黄巢就准备招两个儒士,改善一下草军的人才结构。很快,草军抓到了这么一位:周朴。

周朴,福州人,这是一位很有名的诗人,有一些成名诗作,我用了“一些”这个词,是因为这位诗坛大神对诗的要求很高,李白斗酒诗百篇,陆游诗作近万篇。这位周朴日夜琢磨,一月才作一首。人称:月锻年炼。

周朴走的是精品路线。

当草军抓到周朴后,看这个人虽然穿着朴素,但不卑不亢,从容有度,气质不凡,面对刀剑相逼毫无惧色,他们知道,这会抓到了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了。

他们赶紧向领导报告:我们在庙里找到了一个大将军常说的大才子。

黄巢大喜,赶紧吩咐,快快拿上来,不,快快有请,等周朴被五花大绑地请到大堂时,黄巢赶紧走下来,亲自为周朴松绑,还搬来了一张椅子让他坐下。最后,施了一个礼。

周朴莫名其妙,我手无寸铁,打架更是不行,把我抓到这里,还如此待我,这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黄巢马上为周朴解了惑,他堆起笑脸,说:“久闻先生大名,我们草军正需要你这样的人才,如蒙不弃,请军中做个文官可好。”

他相信,自己如此礼贤下士,一定能感动这个俘虏,从而死心塌地地跟从自己打天下。

我们说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搞招聘工作何尝不是如此。黄巢同志要是仔细看了周朴的简历,就不会说这番话来自取其辱了。

或者不用翻简历,他应该想一想,周朴这样的大诗人,怎么会在庙里抓到呢,不是应该在书房,学堂之类的地方吗?

周朴是个怪人!

当黄巢们把寒窗读旧,长安考院门槛踏破,要挤那独木桥考功名时,他却钻入深山,找个寺庙挂个单,当个逍遥居士,平时爬爬山,游游水,跟一些砍柴的、钓鱼的、念经的、修真的聊聊天,谈谈地,于天地之中寻找灵感,于自然之处放纵思想。

这是何等快乐逍遥的生活。什么官不官的、权不权、钱不钱的,周隐士一概没看上眼。

曾经有不少的唐朝官员闻其大名,要请他出山做参谋,他甩甩手,连个影子都不给人家留下。

这种人,天生就属于化外。

在听到黄巢正儿八经的请求后,周隐士吃吃冷笑一声,然后阴阴地说:“我连大唐都没看上眼,怎么会给你这样的贼当参谋呢?”

周大爷,你就不能讲点情商,你的命还在人家手里呢。

书生的嘴,如武士的剑,伤人体肤,剐人心肠。黄巢被伤的肠子都打成了结,他火冒三丈,大叫:“拉出去,拉出去,给我砍啦。”

周朴死了,作为一名书生,威武不能屈,亦可称一声壮哉。

可周朴的死并没有平息黄巢的怒气,黄巢陷入了郁闷当中,他明白了以现在的身份要吸引文人,相当于筑草窝引凤凰。

黄巢忍了,他相信,等自己攻入长安,掌控天下,文人们会从国家的各个地方涌至长安求那一官半职。到时,自己亦可立于端门之上说一声天下英雄尽入我的裆下!

可是,他还是错了。他一开始就走在错误的道路上,现在不过是在错误的道路上又前进了一步。

怎么拉拢文人这是一个千古的话题,这些文人认死理,讲正统。他的大齐国跟三百年唐朝根本没办法比,更不用提他的民心工程实在搞得太差。大齐士兵横行街市,全在为他做负面宣传。

现在,黄巢在长安做了皇帝,他的政府有大把的空缺职位。可半年多过去了,没有等到一个文人来投靠,反而收到来自长安文化界的羞辱。

孔子说天下唯小人与女子难养也。其实,天底下最让人头疼的就是他跟他的学生们。要是惹上文人,他们引经据典,旁征博引。非要骂得你狗血喷头,自己怀疑自己是不是妖他娘生的不可。

孔子率先做了榜样,他曾经开口破骂:“始作俑者,其无后乎!”翻成白话,就是第一个干这坏事的人,会断子绝孙。难以想像满口仁义的孔老二也会这样阴毒骂人。

有此祖师爷,书生当然青出于蓝。千年以前有诸葛亮将魏国王朗活活骂死,上世纪初,有人姓鲁名迅的读书人,其一生就是骂架的一生,他一横眉,尚未开口,你已不幸成就千夫所指。今日有台湾李大师作名言:不但骂你是王八蛋,还要证明你是王八蛋。

现在,长安城内有一个人准备骂骂新成立的大齐帝国,他要证明大齐皇帝是个王八蛋,大齐政府是个假冒伪劣政府。

这位书生的胆子真是够大。草军天天在菜市口砍人脑袋,碰到这种情况,当遵祖师爷宝训:无道则隐。大家缩起头,关上门窝在家里。有老婆的抱老婆,没老婆的抱枕头,安安生生地过日子算了。

可是,这位书生偏不愿明哲保身,他极有可能是一位来京赶考的才子,因为黄巢攻进了长安,让他失去了考试的机会。

更何况眼下长安内乱得不成样子,作为一名儒生不写点东西批评一下时事,为正义持笔呐喊一下,就枉读圣贤书了。

于公于私,他都不愿沉默。

于是,在一个夜晚,这位大胆的书生写了一个东西。从后面的情节来看,应该是一首诗。在写完这首诗后,按常理,手抄个百来份,然后到菜市场撒到人堆里就得了。可他一不做二不休,趁着深夜,溜到了大齐政府国务院的门口,贴到了公告栏上。

骂人都骂到人家家门口了。

可是,奇怪的事情发生了,这张大字报很大,等打更的过去,他发现了,他虽然不太识字,但知道没事往国务院的门口贴东西,里面肯定不是什么好话。他想了想,决定还是做自己的事,朝廷上的事情自己少去管。他没有声张,悄悄地走了。

打更的走后,过了很久,天开始微微亮,扫地的来了。这是位大爷,也不识字,但是他也知道这肯定是一张没写好话的纸条,可他并没有将其撕下来,他在想,关我什么事,我只是一扫地的。

他赶快把这一块扫完走开了。

天渐渐更明了,国务院看门的醒了,他打开侧门,到了外面,伸了一个懒腰,接着就发现这张大字报,他认些字,仔细看了看,里面的内容不太明白,但有些词他知道不是好词,该是骂人的。作为门人,他应该清除这种乱张贴,可他仔细想了一会,还是退了回去,又躺到床上,准备这一天迟个到。

再过了一会,天已经大亮,国务院的公务员陆陆续续来上班,一来,就发现了这张东西,他们都是有文化的。识得字懂得诗,当然知道这是一张恶言相加嘲讽大齐王朝的诗,可是,他们议论了一下,觉得这不关自己的事,这种大字报还是让领导来处理吧。

所有的人都选择了沉默,他们觉得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是该让那帮政治暴发户难受难受了。

领导来了,大齐的总理是尚让。我们知道他的心情不太好,上个月,他在凤尾陂那个地方吃了败仗,刚刚被黄巢叫到宫里,臭骂了一顿。

等他窝着一肚子火去办公室时,就看到这一张大字报,现在,大字报的内容我已经查不到了,但可以想象,这张大字报的内容,第一个肯定跟大齐政府的执政有关系,尚让作为大齐第一号公务员,骂政府当然就是骂他本人。

可是,我猜想这里面,还有一些其他的东西,说不定,那位胆大而知不名的书生在这首诗里,提到了尚让刚吃的败仗。

尚让看完后,暴发出了常人难以理解的愤怒,他连忙冲进办公室,一阵狂吼,叫来了带刀的亲信,掀起了历史上牵涉无辜人员最多的一起文字狱。

第一个倒霉的是看门的,以及衙门里的低级别公务员,他们都是唐朝留下来的,尚让早就明白,这些人故意留着这张纸条让他难堪。

等这些人被抓来之后,他们跪在了地上,在他们决定不去撕那张纸条时,就知道自己肯定要受到处罚,可当听到他们将要受的刑罚时,也不禁大惊失色。尚让用几乎疯狂的声音下达了处罚令:将这些人的眼睛挖去,吊挂到大门口去。

这些官员在经过短暂的诧异后,互相看了看,开始镇定下来,是啊,许多大臣都死了,是该轮到我们了。他们手牵一起,怒视着尚让,开始破口大骂。

有一些忘了骂人的修辞,直接问候了尚让的祖宗近亲。

许多惨叫声过后,大门口像挂咸鱼一样挂起了许多身体。

这只是报复的开始,尚让接下来,要找到那位胆大包天的写诗人。他赤红了双眼,撕破了声音,吼道:“给我把那位不要命的王八蛋找出来。”

可是,等办差事的人忙了半天,他们没有找到人。长安城数十万人,居民文化水平都高于全国,而且里面还有不少来京赶考的才子。怕是具备作案能力(写诗)的人有近万人,要从中找出那位大胆的书生来,无异于大海捞针。

尚让找到了办法。他的办法是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

于是,有许多的大兵横冲直撞,看到一个穿着儒生装的,就上去问问:“来,给大爷背首诗看看。”

三年前,碰到草军,背诗能活命,现在,背诗如背丧词,还是背自己的丧词。

经过数天野蛮的抓捕行动后,有三千名被认为具有写诗能力的人进了牢房,没有审判,不用画押,他们被直接拉到菜市口砍去了脑袋。

当然,狂暴的秦始皇焚书坑儒,不过杀名儒生,以爱搞文字狱为乐的清朝一次案件也没有超过杀三千人的。

书生的血流成了河流,长安,再一次陷入了最黑暗的时刻。

在这三千被杀的人里面,那位始作俑者,那位大胆的书生在不在里面?无从查证,我猜想,这位书生在做了这件大胆的事情以后,说不定第二天一早就逃出了长安。

如果他还活着,当会为自己的鲁莽而后悔一辈子吧。

现在,尚让的愤怒已经平息了些许,他认为这一下,长安尽白丁,再没有人敢来嘲讽大齐皇朝了。

他不知道,自己的这次行为,为草军最终的失败埋下了一个伏笔。

他大开杀戒,广撒刑网,可仍然有些人逃掉了,这里面,有两个读书人,一个叫韦庄。另一个叫谢瞳。

水浒传里,菜园子董事长张青有三种人不害,其中一种就是唱戏的,张青怕得罪此类人后,他们把自己的丑事写成戏文到处传唱。可见笔杆子也是一种有威慑力的东西。

韦庄就是一把好笔头。他后面会用自己的笔对草军进行最无情的鞭挞。

而谢瞳会用他的方式将草军推向深渊。

当然,他们两人要对黄巢进行反击还是后话,眼下,长安城内的居民已经对新成立的齐皇朝彻底失望,他们就等一个时机来对草军用脚进行投票。

机会马上来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278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