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和平鸟 >> 和平鸟的种类 >> 嘲讽尼克松,联合国摔鞋,种植玉米,当年的
从农民的儿子到一国最高领导人,从斯大林的左膀右臂到对斯大林挖坟掘墓。他是前苏联战后恢复发展的重要力量。从处处对美国到最后和平共处,从对中国友好到逐渐疏离,他是被人民戏称为玉米棒子,是失败的改革者,他就是赫鲁晓夫。
外交场合虽然免不了腥风血雨,但毕竟是处于文明时代,各国也会保持体面,只有一个人虽然身为国家领导人,但是在外交场合上从不给他人面子,情绪一上来什么话都敢说,这个人就是赫鲁晓夫。
一九五九年,美国国会通过被奴役国家决议案,站在救世主的角度出发,要求美国人去研究被苏联支配的德国,并且提出为这些被奴役的国家提供帮助。恰好这一年美国博览会在莫斯科举行,时任副总统的尼克松出席并撞上了枪口。
在会晤中,赫鲁晓夫完全不顾自己是东道主的身份,囔囔着恨不得把美国代表团像捆猪一样捆起来。翻译官听到这话,心都提到嗓子眼儿了,这可怎么办?过了一会儿,磕磕绊绊的翻译道:“这项决议臭得像马粪,没有什么比那东西还臭了”。
尼克松出发之前做过功课,知到眼前这位最高领导人曾经养过猪,于是回道:“您说错了吧,猪粪不就比马粪臭吗?”一场会晤在屎尿屁的话题上越走越远。虽然赫鲁晓夫和尼克松在口水战中谁也不让睡,但是事实上这段时间的美苏关系已经从敌对状态稍微走向缓和。
在任斯大林的统治下,美苏之间剑拔弩张,想着随时会被点燃的炸药桶。到了赫鲁晓夫时代,他认识到社会主义阵营的经济发展必然离不开和平的国际环境,于是提出了三和理论: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及和平过渡。
话虽如此,诡异的是对待同属于社会主义阵营的中国态度却有些暧昧。一开始赫鲁晓夫对于中国如同老大哥一般。一九五四年九月二十九日,赫鲁晓夫以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委员的身份,率领一众重要人物参加我国国庆庆典,成为前苏联成立以来第一位访华的最高领导人,从中足以见得两国友谊。
到了一九五九年六月,赫鲁晓夫声称苏美正在讨论签署禁止核试验条件,于是单方面撕毁中苏国防新技术协定,不愿意帮助中国发展核事业与制造原子弹。如此憋脚的谎话自然是没有被我国所接受。
赫鲁晓夫的老大哥人设崩坏,虽然和中国的关系有所僵化,但是赫鲁晓夫还是不忘在国际上展现战斗民族本色。一九六零年的联合国会议上,菲律宾代表抨击了前苏联,称他们在东欧干的正是殖民主义。
这激怒了赫鲁晓夫,他先是举手抗议,看没人理他,干脆用皮鞋敲起了桌子,随行的外交官气得三仗。但是赫鲁晓夫像没事人一样说,“该给联合国沉闷的气氛注入一丝生气了。”因为向来强悍,有时候还蛮不讲理,赫鲁晓夫甚至被美国中情局安排的心理学家指出有轻度的狂躁症。
此外,赫鲁晓夫为世界人民所知的另一性格特色是偏执。全世界都知道赫鲁晓夫爱好玉米,起因是前苏联农业发展陷入困境。一九五四年,前苏联党中央全会通过决议,要在哈萨克斯坦和西伯利亚大规模开垦荒地。这一项决议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业问题。
一九五三年到一九六零年,粮食、肉、奶等的产量均显著提升了百分之四十到百分之七十不等。奈何赫鲁晓夫还是对玉米情有独钟,一有机会就会不厌其烦地宣传玉米、提拔、支持玉米种植的官员。国内涌现出了一股莫名其妙的玉米潮,有玉米杂志、《玉米魔法石》影片、甚至舞蹈中也出现了玉米元素。
玉米的种植面积从一九五三年的三百五十万公顷,直接涨到了一九六二年的三千七百万公顷。尴尬的是这些玉米田中有百分之六十二都颗粒无收,直接带来了严重的农业危机。人民给赫鲁晓夫取了个古古鲁莎的绰号,也就是玉米棒子。
一九六四年十月,赫鲁晓夫的政治生涯到头了,七十岁的他被退休,生活的如惊弓之鸟,他退到郊外生活,但仍处于监控之下,连厕所也被安装了窃听设备,写自传也受到了千方百计的阻挠,最后成品辗转送到国外才得以出版。
回顾赫鲁晓夫的一生,从农民的儿子成为国家最高领导人,他一路鲁莽、横冲直撞,与尼克松的几次会面都被当作是秀才遇到兵的典范,在与中国的交往过程中,曾为中国的发展提供帮助,最后也因利己主义而使得两国关系有一定的倒退,但是一切都过去了,包括他自己的仕途、生命与前苏联。
他的一生曾风光无限最后落了个惨淡收场,死后甚至没能被葬于红场,随着历史的浪潮冲刷而过,苏联已成幻影,在如今的俄罗斯,人们并未忘记这位领导人。黑白相间的墓碑正呼应了赫鲁晓夫毁誉参半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