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和平鸟 >> 和平鸟的习性 >> 10个子孙在洞穴出生,四代隐居洞穴百
“良田、美池、桑竹、鸡犬、老妇、孩童。其中往来种作,鸡犬相闻,怡然自乐。”
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存在,但在现实生活里确实是有一处这样的“桃花源”。
清朝末年,战争不断,苛捐杂税繁重,百姓们过着水深火热的生活,为了逃避现状,一个姓欧阳的老人,提出:“我们要去找一处可以躲避战乱的地方。”
此提议一出,立即得到了同村其他人的认可,于是乡亲们收拾好行囊,拖家带口的进了山林深处。
他们行至一处深山里时发现了一个巨大的山洞,这里不仅可以遮风挡雨还有山泉溪流,非常适合人们居住。
于是大家就想着在此“安营扎寨”,本想着等度过这段风雨飘摇的日子就出去的,没成想这一待,就待了好几辈人。
他们除了采购必需的生活物品之外就一直生活在山洞里,他们在这里修筑房屋,饲养家畜,开垦农田,日子过得平淡又自在。
欧阳老人的儿子、孙子、重孙子都出生在这里,随着社会的变迁,这样的生活方式早已不再适应现在的年轻人,慢慢地,人们陆续搬离了这里。
最后,就只剩下了欧阳一家人,究竟是怎样一家人愿世世代代都生活在此不愿离开呢?
一、躲避战乱,背井离乡
清朝末年,外敌入侵,懦弱的清政府接连战败,无奈只能不断地割地赔款,而这赔款的钱要从何而来呢?当然,只能从无辜的贫苦老百姓身上来搜刮了。
清政府加重了老百姓的徭役,致使百姓苦不堪言,内忧外患的双重压力下,百姓们只能自救。
湖南农村的欧阳一家人决定搬离这里,去找一处可以躲避战乱的地方,其他村民得知后,决定一起离开,于是他们就拖家带口的踏上了“背井离乡”之路。
他们从白果镇出发,一路向北,进到了一处深山里面,虽然山路崎岖,但他们坚信总能找到一处可以安家的地方。
越往深处走视野也变得越加开阔了,再继续向前走,发现前面有一个巨大的山洞。
村民们继续走向前发现,这个山洞体型巨大,正好可以遮风避雨,是一个居住的最佳选择,于是,村民们一拍即合,选择在此安营扎寨。
一开始,他们只是想暂时躲避一阵战乱,等风头过去,他们自然还是会回到自己的小乡村里,因此,就简单地收拾了一下山洞就住下了,环境还是比较简陋的。
每当他们要去采购生活必需品时,就要步行六七公里去附近的小城镇采买,相当费力。
每次他们出去,外面仍旧是战火纷飞,这让他们觉得只有在这里才能暂得清净。
二、定居于此
清朝灭亡后,相继发生的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让这里的人们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失望与无奈,于是他们决定要长期定居在这里。
他们在这里建了房屋,养鸡养猪,开垦了农田,一个袅袅炊烟的小村落就此产生。
他们在这里生活,男人主要下地干活,女人主要负责照顾好家里和孩子,这里的人们相亲相爱,不是一家人胜似一家人。
山洞里冬暖夏凉,在冬季,巨大的拱形山洞可以抵挡寒风的进入,正好形成了一个天然屏障,再生点火山洞里的人就可以暖和地过冬了。
到了夏季,四周的树荫可以有效遮挡刺眼的阳光,在洞里非常阴凉,是一个绝佳的避暑之处。
由于山洞阴凉的天然条件,在夏季也不用怕蔬菜肉类会变质,因为蔬菜等都是边吃边摘的所以不用担心会坏。
肉类如果采购得比较多,人们会将它做成腊肉留着冬季里好好享受一番。
一些常见的肉制品一般自家里都会养殖,所以想吃的时候就可以直接宰了吃,因为家里人口多,一般一只也就正好是一顿,不会出现吃不完的情况。
山洞这里有一处小溪,出门就可以喝到纯净山泉水,所以吃水的问题也就不是啥难事了。
在这里,只有山洞里的几户人家,所以,他们这里完全是一处远离“社会”的世外桃源。
欧阳老人的儿子小欧阳就是在这里出生的,时间一晃而过,小欧阳也长大成人了,到了该娶妻的年纪。
这时候,住在山洞的人家还是比较多的,欧阳看中了董家的女儿,两人也很聊得来,两家父母看孩子都愿意,所以就在洞中为二人举办了婚礼。
由一代人变成两代人,他们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就在新中国成立的时候,欧阳的第一个孩子出生了,父母为他取名为欧阳文亮。
欧阳文亮的出生,让这个家庭充满了欢声笑语,山洞里时常能传来孩提的笑声。
新中国成立后,他们不是没想过出去,只是他们真的已经习惯了山洞生活,一下子就让他们出去面对这样一个全新的社会,他们好像已经丧失了在社会生活的本能。
后来,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给许多年轻人提供了很多就业机会,同时,社会的稳定发展也给深受战乱之苦人们的心灵上有了一丝慰籍。
随着时间的推移,欧阳文亮也已经从一个蹒跚学步的小孩子长成了一个大小伙儿,眼看着也到了婚娶的年纪,但一起住在山洞里的其他人要么就是年龄不合适,要么就想嫁到外面去,同样地,外面的女孩子也不愿意住进山洞里。
这天,欧阳文亮去镇上采买物资时,遇到一个女孩,大眼睛长头发长得非常标致,欧阳文亮一眼就相中了这个女孩。
后来的几天,欧阳文亮每天都会下山偶遇这个女孩,渐渐地,这个女孩在欧阳文亮的追求下,答应与他交往,在女孩父母知道欧阳文亮一家人是住在山洞之后,坚决反对二人继续交往。
可是,尽管如此,私下里二人还是经常见面,为了能让女孩父母接收自己,欧阳文亮打算在镇上盖一套房子,这样他就能和女孩一直在一起了。
欧阳文亮父亲得知儿子的想法后,虽然心里不舍得儿子出去住,但为了儿子的终身大事,还是答应了儿子的请求。
因为,平时一家子都是生活在山洞里,除了一些衣物之类的需要采买以外,其他都是自给自足的,所以一年下来一家人也花不了多少钱。
再加上一家人几乎没有人出去打工,所以家里没有什么积蓄给欧阳文亮在镇上盖房子。
本以外这事就要就此作罢了,但欧阳文亮铁了心要娶女孩,所以他不得不背上行囊出去打工赚钱。他和心爱的女孩约定好,等他挣到钱回来就娶她。
可是,没上过一天学的欧阳文亮面对这个全新的社会,他显得无所适从,不过好在他有一个朋友早早就离开山洞出来打拼了,因此他就去投奔了他的朋友。
在朋友的介绍下,他顺利在工地上找到了一份工作,快到过年的时候,欧阳文亮提着大包小包的年货回来了。
过完年后,他就开始动工盖新房了,然后总共花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新房子就盖好了。
欧阳文亮终于娶到了心爱的女孩子,他们本想把年迈的父母也接到镇上一起生活的,但父母早已习惯了山洞生活,并不想换地方。
可父母也都年纪大了,身边不能没有人照顾,再说了,当初那些一起搬来山洞住的人,因为各种原因也都慢慢搬离山洞了,所以为了能在父母身边尽孝,新婚夫妻也搬到了山洞。
好在,妻子是个明事理的人,虽然刚开始不太能适应山洞里的生活,但在欧阳一家人的耐心教导下,妻子很快就适应了山洞的生活。
就这样,他们在这里过着舒服安逸的生活,没有任何喧嚣,有的只是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欢声笑语。
后来,欧阳文亮的大儿子出生了,这个时候,一起住在山洞里的其他人为了响应国家的扫盲运动,也为了能让自己的孩子可以读书识字,渐渐有人走出了山洞,去到了城市,这时,山洞里只有欧阳家和熊梅庚两家人了。
熊梅庚的儿子和欧阳文亮差不多年纪,可是欧阳文亮如今孩子都已经出生了,可是自己的儿子还没娶到媳妇,这把熊梅庚可急坏了。
但凡稍微有个合适一点的女孩,人家都不愿嫁到这个“鸟不拉屎”的山洞里,最后,为了儿子的婚事,熊梅庚一家不得不搬离了山洞,在小镇上置办了一套房子。
再过了几年,欧阳文亮的小儿子也出生了,此时,九年义务教育已经普及。
欧阳文亮心想,自己和父辈们一辈子了都是大字不识一个的文盲,大儿子已经被耽搁了,小儿子可不能再继续被耽搁了,于是,就把小儿子送到了学校。
由于学校离家实在是太远了,每天来回跑太费时间,所以,只能把小儿子送到寄宿学校。
孩子上了学家里的开支自然就入不敷出了,因此,欧阳文亮也去镇上帮别人做工来补贴家用,妻子则负责照顾好家里。
好在小儿子也比较争气,成功由小学升到了初中,就在大家都把希望寄托在他身上时,他却没能考上高中,最后不得不中断了学业,但他也依旧是家里唯一一个上了学的孩子。
三、逐渐搬离山洞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的时候,国家鼓励年轻人下海,欧阳文亮的小儿子也是当时的其中一员。
他在那里抓住每一个可以赚钱的机会,最后在广州买了房,娶了妻。已经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社会人”了,由于路途遥远,他和妻子也很少再回去山洞了。
逢年过节的时候,他们一大家人都在之前欧阳文亮娶妻时在镇上的房子里团聚,小儿子一家人过得也很幸福,已经有了一对儿女。
大儿子夫妇始终陪在老人身边,大儿子为了家里的经济条件好一点,就买了一辆大货车,到处跑着拉货来赚钱。
因为山里的东西都是无添加无农药的健康食品,所以他们就在山里开垦了一大片土地来种植蔬菜,还会养很多的鸡鸭等家禽,等到时候直接由大儿子拉到集市上去买,这让家里的经济条件好了很多。
转眼间,大儿子的孩子也都已经到了上学的年纪,在他们这一代人的观念里,让孩子上学走出大山的观念已经非常强烈了。
所以,妻子为了能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直接索性从山洞搬到了镇上,这样就可以一心一意地照顾孩子们了。
大儿子还是山洞和镇上两头跑,因为父母年纪大了,身边离不开人,所以大儿子只能在镇上拉货赚点小钱。
之前为了给儿子娶媳妇而搬到镇上的熊梅庚老两口,在顺利给儿子娶上媳妇后,老两口实在是怀念在山洞里的生活,于是,在儿子生活稳定之后就又回到了山洞。
毕竟这里承载了他们一辈子的回忆。
熊梅庚夫妇的回归可把欧阳文亮的父母高兴坏了,以前这个山洞里充满了欢声笑语,热闹极了。
但现在儿女们也都渐渐搬离了这里,这让欧阳老两口感觉非常空荡,熊梅庚夫妇来了后,至少有个伴可以时常说说话。
四、安度晚年
欧阳文亮一辈子就在山洞生活,生于斯长于斯,对这里有着深厚的感情,由一开始的一代人到如今的四代人,总共有14口人。
其中十个孩子就是出生在这山洞里,由于那时候医疗条件差,所以孩子们都是在自己家生,好在,每一次都是平平安安的。
一晃眼,欧阳文亮的孙辈们也都长大了,大孙女欧阳丽是这一辈人中的“领头人”,每次放了暑假,她都会带着弟弟妹妹们到处去发现各种新鲜事物。
因为孩子们都是城镇里长大的,所以对山里的一切都充满好奇。
对于鸡是如何下蛋的,小猪仔刚出生时软糯糯的身体,鸭子是如何能在水里游泳的,这一切的一切他们都非常好奇。
每次到了暑假,他们都吵着闹着要来山里玩,每年的这个时候也是山洞里最热闹的时候,欧阳文亮觉得恍惚间好像一切又回到了从前,那时候每天都很热闹。
孩子们每天都早早就起床了,然后跑到山林里玩,到吃早饭的时候,奶奶一声“孩子们,吃饭啦”响彻山林,于是,孩子们就像一支小队伍一样手里提着自己的战利品回来。
有时候带回来的是小鸟有时候是蚂蚱有时候小鱼,反正每次都会是新鲜的东西,有时候回来孩子们都把自己弄得很脏,奶奶总是不厌其烦的为他们清洗干净衣服。
吃过饭后,孩子们总是缠着爷爷给他们讲那个时代的故事,因为孩子们都出生在和平年代,所以他们对那时候的故事非常感兴趣。
爷爷手持着扇子躺在摇椅上,孩子们有的趴在爷爷背上有的抱着爷爷大腿,总之每个孩子都在认真地听着爷爷讲故事。
幸福的时光总是过得太快,孩子们的假期到了,又到了分别的时候,孩子们走后,家里一下子就变得冷冷清清,只剩下欧阳文亮老两口。
夜里,欧阳文亮望着夜空,不知道在想什么,总之就是在不断地叹着气,或许,他也想起了自己小时候整天缠着父亲给他讲故事吧。
时间又过了好几年,孙辈们也逐渐开始成立自己的家庭,因为工作的原因,他们已经很少回山洞了,大儿子和儿媳妇也住回了山洞。
小儿子好几次地劝父亲能够出山洞,毕竟现在外面已经很太平了,而且无论是医疗还是住房生活等条件比山洞里好太多了,这样也可以方便儿女们照顾父亲。
可是,欧阳文亮说啥也不离开山洞,因为在他眼里,只有这里才是他真正的家,无论外面多么繁华,这里承载了他一生的回忆。
这里有父亲盖的房子,有母亲忙碌过的“身影”,有家的温暖和“味道”。
本是大山深处一处不起眼的山洞,正是因为百年前有人住了进来,才让这里变成了一个温暖的地方。
这里,见证了一个时代,它见证了最初的人声鼎沸也见证了最后一代人的落寞,这里,不仅是一处栖身之所,更是一处属于四代人的一个时代。
人一辈子,如果能遵从自己的内心好好过这一生就好了。
如今,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房贷车贷,孩子上学,养老等一系列开销,早已压得这一代人喘不上气。
或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处“桃花源”,只是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现状,让他们不得不将这份小心思深深藏在心底。
参考资料:
1、新京报.《湖南衡山:四代“隐居”洞穴年》
2、温州新闻网.《组图:湖南衡山一家人居住洞穴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