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和平鸟 >> 和平鸟的形状 >> 深度重建改造1号线西塱综合交通枢纽方案全
图:和平西桥张学友、GGvsQQ、liuzhongren、Neveadun、KMWolf
文:和平西桥张学友、GGvsQQ、liuzhongren、施夏
01历史回顾
年6月28日
广州地铁在西朗站(即如今的“西塱站”)
举行1号线首通段开通仪式
(图源:广州地铁)
西塱站,广州地铁1号线与生俱来的终点站,同时亦是广州地铁最古老的车站之一。自年6月28日投用以来,西塱站已为这座城市默默服务了24年。如今,它是广州地铁1号线与广佛线的换乘站,广佛同城的桥头堡,每日迎送着成千上万“广佛候鸟”,维系着两城之间的经济血脉。
年6月28日广州地铁1号线全线开通之际
西塱车辆段内的1号线列车
在坑口驶往西塱的列车上,前进方向右侧的西塱车辆段,一向都吸引着许多小乘客好奇的目光。西塱车辆段于年随1号线开通投入服务,是广州最古老的车辆段,24年来兢兢业业,为1号线全线列车提供着停放、检修、维护的后勤保障服务。在西塱车辆段中,共包含南北两个库房;其中北库房为运用库,南库房为检修库,总计可停放42列车。
西塱站、西塱车辆段航拍
此外,有心观察者可发现,除1号线列车之外,常有2、8号线的列车出现于西塱车辆段中。实际上,西塱车辆段还是广州地铁线网中重要的综合维修基地,集检修库、运用库、试车线、办公室、国家工程实验室等设施于一身,为1号线、2号线、8号线提供着大架修服务。
作为广州最古老的地铁站和车辆段,西塱站与西塱车辆段,见证了一批批乘客的南来北往,见证了芳村片区的日新月异,见证了广佛双城的交融与火花。然而,当时代的脚步逐渐迫近,它们的明天,又将走向何方?
02现存不足
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城市核心区的不断拓张,曾屹立于田野中的西塱站与西塱车辆段,逐渐为高楼大厦所围合吞噬。它们设计与建设上的缺陷正日益凸显,已愈发无法满足城市发展建设的需要:
①折返能力:西塱站设计折返能力不足,在高峰期时力不从心,限制了1号线行车间隔的进一步压缩,使1号线的运能提升遭遇瓶颈,乘客体验无法再进一步;
②停车库容:西塱车辆段停车列位数不足,无法支持1号线继续增购列车,继而提升运能;
③换乘体验:1号线西塱站厅位于地面二层,但其它线路的车站均位于地下,换乘需“上天入地”,为乘客造成不便。同时,1号线站房从中分隔了22号线车站与10、广佛线车站,造成其它线路之间衔接困难,运营组织也不易展开;
从西塱车辆段的西边到东边
直线距离不到m
步行距离为m
④切割城市:西塱车辆段南北长逾1公里,却仅有一条简陋的人行地道从中穿过,东西向道路无法横穿,从而切割了城市肌理。受西塱车辆段及剑沙涌阻隔,由车辆段东侧的花地大道沿线到车辆段西侧,基本都需长距离绕行——空间分隔阻碍了人流的交往,对周边片区发展不利;
⑤潜在价值:随着周边的城市化,芳村土地的商业价值也日渐上扬,作为广佛之间关键的交通门户,西塱站及周边片区的开发价值自然也不逞多让。然而,这片热土目前被地面的车站、区间及车辆段覆盖,且缺乏预留条件,难以进行大面积、高强度的上盖开发。从商业角度来看,无疑相当可惜。
西塱站及西塱车辆段需要进行一场大改造,来解决目前存在不足与问题。
西塱站站位示意图
与此同时,在建的广州地铁10号线和22号线,均将在西塱设站。其中,10号线车站将布置在现有1号线车站的东侧,22号线车站将布置在现有1号线的西侧。4条地铁线汇聚于西塱站,其中2条需要新建,这为西塱站及西塱车辆段的改造带来了契机。将西塱站升级改造为新时代的综合交通枢纽,也就水到渠成。
03方案诞生
年7月30日,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发起了《广州市西塱综合交通枢纽及周边综合开发方案国际竞赛》(以下称“竞赛”),竞赛内容包括:西塱站综合交通枢纽及周边片区城市研究及提升建议、西塱站及车辆段开发建筑概念方案设计、西塱综合交通枢纽建筑方案设计。
年12月13日,竞赛结果公示,有两个方案被评为优胜方案,设计机构分别是GMPInternationalGmbH与广州珠江外资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联合体(以下称“GMP联合体”)和伍兹贝格亚洲有限公司(以下称“伍兹贝格”)。这两个方案将继续深化设计,参与最终的角逐。
控规修改范围示意图
(图源:广州日报)
年1月16日,《西塱综合交通枢纽及周边综合开发方案深化及控规修改》开始招标。本次规划范围包含西塱站、西塱车辆段和西塱公交站场,北起龙溪大道,南至花地大道南,东起花地大道中,西至规划路,用地面积42.8公顷。中标单位需要根据此前竞赛产生的中选方案和广州市相关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规定,深化中选方案并形成控制性详细规划修改报告上报政府审批。
GMP联合体方案总平面图
(图源:GMPArchitects)
年5月,GMP联合体最终成功击败伍兹贝格,获得竞赛的一等奖。GMP联合体的设计团队从榕树的生长过程中获取灵感,设计出高架的行人大道“云平台”,将南北长约1.5公里的整个区域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GMP联合体方案-“云平台”效果图
(图源:GMPArchitects)
“云平台”与地铁线方向一致,包含了休闲娱乐区和绿色景观的带状空间,两侧则矗立着24栋80至米的高层办公、酒店及住宅建筑。“云平台”与南侧的公园相连,将在西侧的花地河和东侧的珠江之间形成一条绿带。
GMP联合体方案-中庭效果图
(图源:GMPArchitects)
该方案的亮点在于地铁换乘大厅上方的中庭,中庭上方的大型弧形玻璃结构将自然光引入地下空间,使得地下二层的换乘大厅通透明亮。在网架结构的玻璃管中,地铁线路穿过中庭,构成商业区中的一处独特景观。
GMP联合体方案-整体规划图解
(图源:GMPArchitects)
MetroBay团队认为,由于此次方案设计带有竞赛性质,故设计方必然会在设计过程中增添许多极具创意、但实施难度较高的细节亮点,这也意味着西塱综合交通枢纽最终所呈现的效果,并不一定会与以上所描述的GMP联合体方案完全吻合。但其中透露的车站、场段改造方案思路,仍然极具参考价值。
1号线西塱站、西塱车辆段如何改造?如何改善前文所述的现实弊端?不妨让我们来仔细梳理一下。
04西塱站改造:立新破旧
从本次竞赛的相关文件所披露的消息来看,西塱站需要配合西塱综合交通枢纽的建设,进行相应的改造。其中,现有的1号线地面站房将会被拆除,1号线西塱站将易址重建。
西塱站现状航拍图
首要的问题是:为什么要对1号线“大动干戈”?
现有的1号线西塱站,为地面三层结构,其中一层为站台层,二层为站厅层,三层为设备层。站厅层东侧为出入口平台,北侧则设置与广佛线的换乘通道,通过多组扶梯连接广佛线位于负一层站厅。
西塱站“上天下地”式换乘通道
从地上二层至地下一层
然而,目前西塱站1号线与广佛线“上天下地”的换乘方式,效率低、舒适度差,已为众多乘客所诟病。而在10号线与22号线通车后,西塱站的换乘流线必然将会更加复杂,目前1号线车站的地面布置,不论如何修补,都已然无法满足承担四线交通枢纽庞大客流量的能力需要。届时,无论对乘客出行,还是对运营组织而言,都将十分不便。
因此,西塱站的换乘布置,需要来一次“质的提升”。而对1号线的站位进行改动,以达到改善换乘流线、提升换乘舒适性的目的,将是相当有效的手段。
如此,又产生了第二个备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53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