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35三湘都市报·新湖南客户端见习记者曾冠霖立冬过后,湖南迎来迁徙候鸟入境的小高峰期。每年这个时候,也是“候鸟记录者”曹钧最为忙碌的时候。他会轮流蹲守在各大湿地保护区,观测和记录这些远道而来“老朋友”。“草根”护鸟人,爱鸟22年11月6日,记者第一次见到曹钧时,他正躲藏在长沙蛟龙水库的芦苇荡里观察着迁徙而来的候鸟。他指着对岸的芦苇丛下方轻声介绍,“你看,走来走去的是小白鹭,一群正在睡觉的是白琵鹭,那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记者远远望去,看到的也只有一片茂密的芦苇丛和几个白色斑点。“现在,只要鸟叫一声,扑通几下翅膀,我就能分辨出它的种类。”为了拍摄,他已经等候了长达十个小时,没带食物,累了就靠在树上休息,最后站起来时,腿都僵直了。但只要谈起鸟儿,曹钧就满是自信从容的神情,丝毫不见倦怠之意,眼神里都闪着亮光。曹钧利用业余时间,拍鸟拍了22年。他用30多万张照片记录下出现在湖南的两百余种鸟类的身影。为此,曹钧探访过湖南14个市州,行程超过50万公里,先后换了8辆汽车。谈及拍鸟的初衷,曹钧回忆,年,他在烈士公园拍花。彼时,正好有很多鸟在花上停留。他感慨,就是随手一拍,也感觉太美了,“当时就被深深地震撼了。”从那以后,一颗爱鸟的种子在曹钧内心发芽。他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拍到更多好看的鸟,记录它们的生活。曹钧说,这种记录,是出于“爱鸟心切”,害怕有一天随着城市的发展,会让这群鸟儿消失在眼前。候鸟从少到多,亲历长沙生态之变曹钧说,“这二十多年来拍鸟的经历,最大的感触还是长沙湿地生态的变化很大。”据他介绍,过去,走到江边听到的是采砂船传来的轰鸣声,而现在,走到河边听到的是鸟儿的叫声。就比如,洋湖湿地。十余年前,洋湖还是湘江的蓄洪垸和泄洪区。每当湘江涨水,这里就会遭遇洪涝。后来,相关部门对洋湖周边进行改造,铲除了水草和芦苇荡,清理淤泥。虽然环境变好了,但是候鸟也少了躲藏的地方。因为没有捕食的环境,前往此处的候鸟数量逐渐减少。在热心市民和观鸟爱好者的呼吁下,洋湖湿地又重新种上了水草和芦苇,放养鱼虾。现在的洋湖湿地,生态环境变得更好,每年冬天,都有成群的候鸟来这里。“这两年,我在洋湖就拍到过黄胸鹀、小天鹅、白额雁、白琵鹭等等,都是极为珍稀的鸟类。”曹钧还表示,候鸟是最好的环境评估师,一个地方环境变差,它们就不会来了,“但今年,越来越多候鸟来到长沙繁衍生息,这说明这里的生态环境变好了。”曹钧坦言,拍候鸟最迷人的地方,在于人走进自然之中,永远不知道会遇见什么样的侯鸟,总有惊喜在等待。现在,除了记录拍摄湿地候鸟的种类、数量进行观测、调查外,他还把很大精力还放在了举办公益宣传活动。同时,他也会将拍摄的素材分享到社交平台,致力于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候鸟,了解候鸟的生活状况,最后加入到保护侯鸟的队伍中来。(一审:朱蓉二审:黄京三审:张军)[责编:吴岱霞][来源:三湘都市报]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zp/72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