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读书,我们可能最常听到的问题有:你有多久没读完一本书了?你今年读了几本书?好像读书总是与阅读量挂钩,似乎一个人读的书越多,说明这个人越厉害。但事实是这样吗?我们可以先来回答一个有趣的单项选择题:请翻出你最近读完(或基本读完)的一本书,在以下选项中选择与你的情况最接近的一项。A.最近读完的一本书……呃,2年前的事情了……我找不到了!(0分)B.我读完的书基本上跟新的一样。(0分)C.我在一些地方画了下划线/我摘抄了书中的重要段落。(1分)D.我记了笔记,归纳了书的中心思想/大纲/段落大意。(1分)E.我记了笔记,对于感兴趣的知识点,我用自己的语言复述了一下。(2分)F.我记了笔记,联想/回忆了自己的经验,记录下我自己经历过或者见到过的类似情景。(3分)G.从读完这本书到现在,我在工作/生活中应用过其中的技巧/方法。我可以说出我是怎么用的。(4分)H.从读完这本书到现在,我曾把书中的一些技巧/方法教给别人。(5分)如果每个选项对应具体的分数,你在读书上这件事上,到底得了多少分呢?从这个单项选择题来看,并不是读的书越多,就能代表你吸收的知识越多。我一直以来都喜欢读书,求知欲很强,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博学有思想的知识分子。于是,我一有时间就学习各种知识,涉猎很多领域的书籍。以为自己看了很多书,就掌握了很多知识。可是,那些从书中读到的知识,之前自己并没有实际应用出来,就连和别人交流,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彼得·德鲁克说过,“书上没有知识,只有信息。”“知识是在特定工作和行动中运用信息的能力。”所以,知识不是单纯的信息,而是可以用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不能将书上的信息内化成属于自己的知识,看再多书,自己的知识体系也没有建立起来。不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也就无法真正成长。01碎片化时代,更需要读经典当下,我们正处于信息碎片化时代,注意力很容易被分散。经常刷手机,看看这个看看那个,时间就这么过去了。要问在脑子里留下了什么,可能经常觉得空无一物。于是,想着不能再这样浪费时间了,还是踏踏实实看本书吧。可突然发现,不知道该看什么,要么随手拿起一本书就看,要么就去问问别人都在看什么,随大流看看。反正,看书总比不看好,看了总能获得一些知识。但这种看书,何尝不是一种碎片化阅读呢?只不过从一篇文章换成了一本书罢了。读了一些书后,发现困惑更多了,怎么每个人观点不一样呢?到底哪个是对的?我就有过这样的困惑时期,读得越多越杂,发现大脑越混乱,想要解决一个问题时,却不知从哪里开始思考。其实,这是因为你看到的只是沧海一粟,很多书也都是作者根据某个理论,结合自身经历,写出的一家之言,有自己的局限性。当你看了那么多的一家之言后,大脑就相当于被很多碎片化的观点填充,并没有形成一个知识网,自然就无法有效提取知识。这个时候,经典书籍就该登场了,读一本经典书籍,你会发现,原来你之前看的很多书都只是它的分支而已。比如,我最近跟着古典老师读的《动机心理学》这本书,里面的内容包含了21本畅销书内容,那21本畅销书基本都是选取了其中一个观点理论,进行场景化描述和案例分析。与其花很多时间读那么多书,不如精读这本经典书籍,把它吃透,形成一个有效的知识框架体系。等你需要提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也会更清晰便捷。在这个碎片化时代,谁的注意力更集中,底层知识体系搭建得越完善,谁就能更快成长。02读经典,遇见成长中的自己卡尔维诺在《为什么读经典》里写过:经典作品是那些你经常听人家说“我正在重读……”而不是“我正在读……”的书。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每次重读都像初读那样带来发现的书。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即使我们初读也好像是在重温的书。经典作品是这样一些书,我们越是道听途说,以为我们懂了,当我们实际读它们,我们就越是觉得它们独特、意想不到和新颖。”你会发现,经典作品就算过了几十年,书中的理论观点依旧适用于当下,它永远不会过时。经典之所以为经典,就是能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在你人生的不同阶段,你重新去读经典,都会有不同的人生感悟,它好像见证了你的成长。比如,我在初中时读《傲慢与偏见》,读到的是伊丽莎白和达西感人的爱情故事;后来再读,读到了不同性格的人,会有不同的命运,所谓性格决定命运。现在再读,我会看到很多人性的弱点。这说明我在每个阶段看待问题的角度和思路,都在不断发生变化。不断重读经典,你会遇见不断成长中的自己。读经典,你的认知在提升,眼界变得更开阔,人生体验也在不断丰富。读经典,相当于你在与最牛的人对话,吸收的全是精华中的精华。有时候,一本书或者一套思想体系,会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比如《心流》这本书,就对我的人生产生了重大影响,让我第一次了解到“心流”这个概念,我发现只要我在写作,就有了最优心流体验。可以说,是它引导我走上写作这条路,从财务工作者转型为自由职业者。经典,就有这样的魔力。它能在无形中重塑人的大脑,在某个人生契点,改变你的人生轨迹。03如何读透一本经典,学以致用?大多数人家里可能都有几本经典书籍,比如《百年孤独》《红楼梦》《人类简史》等等。你们是否也曾拿起过很多次,可终究还是读不下去,没有读完。于是,经典大多成了书架上的摆设。经典书籍,确实存在一定的阅读门槛,读起来比较费脑子,挑战你的耐心和恒心。所以,如何选择经典书籍,如何读透一本经典书籍,让经典真正为己所用,解决实际问题,也就成了很多人在读书上最大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推出了“皓然读书营”项目。皓然读书营的目标是带领大家一年读透12本经典,在经典中提升认知,开阔眼界,丰富人生体验,实现个人成长。我们选择了12本必读经典书籍,涉及领域有认知提升、大众心理、个人成长和人生哲学。全方位,多层次帮助大家搭建知识框架体系。下面详细介绍“皓然读书营”运营模式:01必读12本经典《动机心理学》继积极心理学之后,近10年心理学研究热门领域——动机研究的集大成者。动机驱动行为,拆解人们行为背后的心理动机。涉及了心理学、教育、健康和商业等方面大量知识,帮你梳理认知、情绪、目标、神经科学和潜意识对动机的综合影响。《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被评为“有史以来具影响力的10大管理类图书之一”,“中国60年来具影响力书籍”,“世界强企业必备培训课程”。我们的问题和痛苦是普遍存在的,并且日趋严峻。而它们的解决之道,一直而且永远都建立在普遍、永恒、不证自明的原则之上,这些原则,就是书中总结的七个习惯。《心流》作者米哈里,积极心理学奠基人之一,“心流”理论提出者。前美国心理学会主席马丁?塞利格曼誉之为“世界积极心理学研究领军人物”。这是一本提升幸福感和效率的行动指南,帮助你通过控制心灵活动得到幸福。《非暴力沟通》沟通界的“圣经”,年“和平之桥奖”得主。这本书帮助你更好地倾听和理解他人,避免语言暴力的伤害,用更有效的沟通方式化解人际间的各种冲突。《少有人走的路》一本人人可读,人人可受益的心灵读物。帮助我们学习爱与独立,找到真正的自我。《怪诞行为学》多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联袂推荐。这本书呈现了人类行为研究的新鲜观点。用实验的方法解释了各种我们司空见惯而又不能解释的现象。《思考,快与慢》诺贝尔得主丹尼尔·卡尼曼多年研究和思考成果的集大成之作。这本书会告诉你我们的大脑有快与慢两种做决定的方式,不同的思维系统指导我们如何在职场、商场和个人生活中做出更好的选择。它将彻底改变你对思考的看法。《亲密关系》百科全书式的心理学专著,罗兰·米勒教授汲取了社会心理学、沟通研究、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演化心理学、社会学以及传播学等学科综合成果。读完这本书,你将对人际吸引、爱情、婚姻、友谊、沟通、依恋、择偶、出轨、家暴等亲密关系方方面面有全新的认识。《弱传播》《弱传播》既是传授面试、公关、谈判、恋爱乃至夫妻之道中传播技术的实用书,又是处理舆论危机和打舆论战的实战工具书,也是所有媒体人、公众人物和公务员的案头书。《反脆弱》这本书是诺贝尔得主丹尼尔·卡尼曼重磅推荐的一本书。这本书教会你在不确定的时代,规划力逐渐失效的情况下,如何提高面对变化的能力。《搞定》戴维·艾伦拥有20多年丰富的管理经验,通过多年的实践整理出一款非常系统的时间管理方法。可以帮助你把工作和生活里的一切事务变得井井有条,帮助你走出规划和执行工作中的泥沼,通向高效、轻松的彼岸。《人生的智慧》本书用最实用的人生道理为你打开哲学之门。作者叔本华在哲学界是开宗立派的人物,被誉为“人类发展中闪耀的恒星”。哲学大师尼采曾说:“我一翻开他的书,就好像马上长出了一对翅膀。”《人生的智慧》取自叔本华的封笔之作《附录和补遗》,是叔本华最成熟的作品,它也将叔本华的成就推向了巅峰。02课程模式针对12本经典书籍,我们会有专门的领读人讲课,正式阅读之前都有3节导读课,讲具体如何阅读这本书,重点要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jg/458.html